“不错!”周瑜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袁绍败亡之后,放眼当今天下,能与刘备抗衡者,唯有豫州袁公路。伯符你若想报父仇,便只得依附于他。
如今咱们身处困境,皆因伯符你出身寒微,为世家所鄙。但只要依附袁公路,借用汝南袁氏的名义,此难自解也。也只有如此,方能实现你胸中报复。”
周瑜出身庐江周氏,祖上历任九卿之位,也曾出过三公,自是世家大族。
可即便如此,这两年孙策屡屡碰壁时,周瑜也对他不离不弃。有道是患难见真情,二人的关系也急剧升温,从而导致周瑜说话素来不用避讳。
周瑜虽然分析的有理有据,但孙策皱眉道:“公瑾,你要某屈身于杀父仇人?”
“非也!”周瑜赶紧说道,“杀孙将军之凶手,刘玄德也,与袁公路何干?”
孙策虽然天性直率,却也听明白了周瑜这句话的意思。
当年三路大军围堵孙坚,并非私仇,而是因为孙坚想独吞传国玉玺。设身处地想想,倘若自己是一方诸侯,以当时的情况,也决不允许孙坚带走传国玺。
再者,孙坚最后是死在刘备手上,所以孙策跟袁术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仇。
真要算成仇怨的话,当时的关东诸侯都参与了围剿孙坚,孙策还能将这些人全都当成仇人不成!
孙策思虑半晌,却突然从怀中掏出一物,倒是把周瑜看得神情一凛。
“伯符,你竟将此物随身携带!”
此物,正是传国玉玺!
“倒也不算随身携带,只是今日出来时忽然心血来潮,就带了出来。”
孙策笑了笑,却忽然扭头冲周瑜说道:“公瑾,你说某以这传国玺为凭,向袁公路去换粮草兵马,如何?”
“不可,万万不可!”周瑜赶紧劝道,“此等神物,得者自是天命所归,又岂能用作交换!”
传国玉玺意味着什么,孙策不会不明白,所以周瑜才更加震惊。
“再好的东西,终究是导致父亲身死的罪魁祸首而已。”孙策摇了摇头道,“若无此物,父亲也不会落得此等下场。如今某麾下兵不过万,势单力孤,留此物在手,乃取祸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