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林朝给出的答桉很简单,就是分层次教学。</p>
真正有天分的学生,自然可以进行精英教育,这本是一件好事。</p>
但这世上有天赋的人,终究是少数。</p>
对于剩下的普罗大众来说,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识文认字,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p>
如果说精英教育是一件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那林朝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批量生产制造的工艺品。</p>
价值虽然天差地别,但在实用方面,二者并无多大区别,效率却能极大提升。</p>
不过这个理念明显与郑玄治学的态度相违背,所以他思虑良久,终究还是摇了摇头道:“子初所言,为师私以为不妥……”</p>
“不,老夫倒是以为甚是妥当!”</p>
郑玄的话还没说完,却被蔡邕反驳道:“有道是时移世易,今学宫近两万学子,规模之大,古今未闻。若依照旧例而教之,恐不得其法。子初所言,不妨一试。”</p>
林朝也劝道:“老师,不妨先试试,若有不妥之处,再改回来也不迟。”</p>
见林朝和蔡邕都表示赞成,郑玄这才点了点头,勉强表示愿意试试。</p>
而后,林朝又问起了教材方面的事情。</p>
郑玄笑道:“自是以六经为准,此外那两本《三字经》、《千字文》,为师也曾观其大略,倒是可以作为蒙学之用。”</p>
对于这个答桉,蔡邕也笑着点了点头表示同意。</p>
可林朝却不同意。</p>
“老师,若是您与蔡公所收之弟子,自然可以以六经为准。但学宫如今两万学子,还是仅以《三字经》和《千字文》施教更为妥当。”</p>
闻言,郑玄当场变了脸色,斥责道:“子初你莫胡言乱语,此二者充其量可为蒙学之辅助,又如何能与六经相提并论!”</p>
“老师息怒,弟子当然不敢诋毁六经,但正因六经博大精深,终其一生也难得真解,所以才请老师以《三字经》、《千字文》为学子开蒙。先让学子识字,之后再去修习六经未迟。”</p>
儒家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