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到了京城后,郑玄才发现荀爽压根没来,心中大失所望。还好遇到了林朝,收了个关门弟子,也算不虚此行。
郑玄已年过六十,自觉时日无多,便想着归居乡里,将来死了也好落叶归根。
临走前的几天,郑玄干脆把林朝留在了府上,日日传授学问。
直到临行前一天,郑玄抱着一大堆竹简找到了林朝。
“子初,为师知你胸怀大志,不可能整日研究学问。但圣人之言,煌煌大义,不可不知。”
郑玄将怀中一大堆竹简放到林朝面前桌案上,开口笑道:“为师即将离京,生平所学之要义,尽在此处,全留给你,望你以后案牍之余,也莫荒废了学问。”
这个时代已经有了纸张,但只适合书写,却不适合保存。更何况是这等可以传世的经文要义,只有竹简雕刻才能让人放心一些。
望着眼前一大堆竹简,上面字迹崭新,应当是郑玄这些日子特地亲手为自己书写的。
这些竹简不仅仅代表了学问,更是代表了郑玄研究了大半辈子的心血,代表郑玄的传承,不可谓不珍贵。
一想到这些,纵然是林朝,鼻子也有些发酸。
自己与郑老头相识不到两个月,他对自己却如同自家子侄一般,学问更是倾囊相授,不曾有半分藏私。
而今临行之际,更是将毕生所学传授给了自己,林朝如何能不感动。
大概是看出了林朝的伤感,郑玄呵呵一笑道:“子初不必伤怀,为师此番只是归居乡里,又不是马上就要死了。再说为师身体尚且硬朗,再活些年头不成问题,你以后若有闲暇,可来看望为师。”
林朝应声道:“弟子谨遵师命。”
郑玄又说道:“为师年纪大了,见不得离别之景。明日离京,你就不用出城相送了,这样你我心中都好受一些。”
林朝又拱手道:“唯。”
第二天,郑玄拒绝了林朝派人护送的请求,只让崔琰驾驶着一辆马车,离开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