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陛下。”荀攸再拜。</p>
又说了一阵,刘备、孙策联袂而来。</p>
荀攸主动告退,与麹义等人一起出了大帐,等待庆功宴的开始。</p>
荀或等人还在外面闲聊,见荀攸出帐,也没有主动过来打招呼。</p>
荀攸也没动,倒是麹义主动走了过去,和荀或、荀衍寒暄了两句后,直接对辛毗说道:“左治,你意下如何”</p>
辛毗说道:“蒙将军器重,感激不尽,只怕能浅德薄,耽误了将军建功。”</p>
麹义哈哈大笑。“行,那就这么说定了。”他又压低了声音。“左治,不瞒你说,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讲武堂的学生一批接着一批,用不了多久,诸部就没有自行辟吏的机会了。我实在是欣赏你,这才央求都护出面,抢在天子变更制度之前定下来。”</p>
辛毗微微一笑,拱手道:“惭愧,惭愧。”</p>
麹义抑制不住得意,眉梢轻扬。“说起来,我也是半个汝南人,和你算是乡党。亲不亲,家乡人嘛。左治,就这么说定了,我把你的名字报上去,一起送太尉府批复。你抓紧时间安顿家人,尽快到营里报到。有什么困难,你直接说,千万不要客气。”</p>
辛毗再次表示感谢。</p>
麹义回去了,辛毗这才回头,看着荀或、荀衍。</p>
荀或、荀衍的脸色也不太好看。</p>
麹义言者无心,他们却是听者有意。</p>
用人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而且不会太远,这是他们入仕的最好机会。一旦天子下诏,他们再想靠私人关系入仕就难了。</p>
荀攸这么做,已经是冒着触怒天子的危险,尽可能的帮乡党脱困。</p>
“事不宜迟。”荀或对荀衍说道。“兄长,你要尽快做出决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