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的态度,本身也能为辛毗提供一种参照。
某种程度来说,庞统的态度有可能就是天子的态度,他们的思路是一致的。
两人说得很投机,半天才拱手告别。
——
辛毗没有立刻进城,他先来到冀州印坊,找到了卑湛。
在表达了对卑湛的谢意,又转达了张郃的问候后,辛毗再次请卑湛帮忙。
写几篇关于朝廷对冀州的政策,以及将来冀州人出路的文章,并印制上千份。他准备将这些文章带进城里,广为分发,说服城里的冀州人投降,不要陪着审配一起发疯。
朝廷没有对冀州赶尽杀绝的意思,他们大可不必玉石俱焚。
卑湛对这个方案非常赞同。
他也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不知道如何实施。辛毗有意,他求之不得。
卑湛迅速将这个消息转告了甄宓。
他可以写文章,但印制需要甄宓的同意。
甄宓也对这个方案表示了支持,并且提了一些建议。
除了卑湛可以写文章,还可以选一些邸报上发表的文章带进去。那些作者的名气比卑湛更大,文章也写得好,说服力很强。
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城里人看到天下人——尤其是中原士大夫——的态度,放弃不切实际的希望。想以身为饵,等待中原士大夫的响应,实是在愚蠢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