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做法在法国的老面包坊中比较流行,是一种简单又淳朴的方法。
而另一种则是将成条的面围成一个圈,更像是贝果最初寓意的“马蹄”形状。
这种做法因为让贝果的外形更加与众不同,所以在现今的面包店中非常流行。
鹿眠之所以选择前一种做法,因为她初次接触贝果是阅读了一本来自法国的面包书籍。
这样的做法她更加熟练,自己也更加喜欢这种质朴的形式。
将圆环形状的面团雏形围绕着食指,使用另一只手不停转动面团。
在使面团中心的空洞越来越大的同时,圆环的形状也越来越规则。
最终的面团成品中间口径正好占到面包圈直径的三分之一。
十多个面团中,每一个面团,鹿眠都要使用同样的手法进行处理。
令安易感到吃惊的是,鹿眠处理每个面团的手法与动作,都像是演练过一样有规律且几乎相同。
而处理出来的成品面团,无论从成品还是形状也都几乎一模一样。
当那些面团整齐地排列在烤盘内的时候,安易产生了一种已然是成品面包的错觉。
鹿眠在这些成品的面团上,再次盖上温湿的细布,进行最后十五分钟的发酵。
鹿眠离开操作台后,安易凑到正在发酵温度的烤箱前,向里面看去。
昏黄的烤箱灯光中,盖着细布的面团内酵母正在进行不可思议的动作。
这让安易回想起酿酒时,酵母也会在啤酒中进行相同的活动。
“一开始麦芽汁会剧烈地发酵,不断地冒出气泡,在麦芽汁的上层形成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