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其他大洲,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实在是有心的产能、运力、人力都顾不过来,大部分人根本就不关心。
其他的事且不管,C国现在的重中之重,是把“死亡权杖”造出来,增加一分把握。
电磁轨道发射器在对外展示之后,又有了变化。
自一号发射器建成以来,C国各系统发力,四十天的时间里做了很多事。
公开展示之前,一种新火箭在刚建成的二号发射器测试,于近日定型,进入量产阶段以替代前面一段时间使用的火箭。
之前因为对电磁发射火箭的体系完全没有概念,一号发射井一直使用的是液体燃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液体火箭。
液体火箭的优点是运输可靠度、安全度高,点火后发动机推力可以随意调整,甚至能临时关闭。
缺点也不少,体积庞大,燃料推力比略小,加注燃料需要时间。重点是经过实际数据搜集,发现一半以上发射时爆炸的火箭,都是因为液态燃料不稳定造成的。
这种不稳定不是化学性质的,而是指电磁轨道不是纯直线,使得在发射中液态燃料内部形成了某些影响重心、燃料喷出均匀度等方面的异常。
所以改为固态火箭是条理所当然的路线,否则就要挖出一千多米深,还要带内部设施的巨井。
为了更大限度的利用电磁轨道的加速能力,在固态燃料的选择上破费了一番功夫,最后选择了一种有弱磁浮效应的燃料……就是能获得额外速度。
说起来就几句话,可实际上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搞两个型号,包括生产环节在内,两个型号的火箭涉及到的厂家超过六千家,至少有约三百万人参与到各个方面,研究人员的投入都超过了十万!
用一句可能略有夸大的话,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连如此多部门、厂家的协调都做不到!
最后定型的固态火箭叫希望二号。
其实有人想叫希望一号乙的,但连燃料的固体液体形态都不同,都叫一号不好。
希望二号的长度,从希望一号的26.5米,缩短到仅有19米,由于固态燃料类金属的特质,总重量反而增加了一点。
直径3.35米,长度只有19米,导致二号看起来非常胖,更像潜射弹道导弹而不像运载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