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武询问,王伦顿时回道:
“燕山府路的学子报考人数已经超过两千,其中有一半是去年参加考试、却没有榜的学子,还有两成是那些世家大族投靠后,贡献的族中子弟。另有三成考生,属于初次参加。”
“除此之外,山东被我军掌控的济州、青州等地,又有五百人应考。宋国其余地方,来的人也已经有五百。”
“这些人数量加起来,总数已超过三千人。今年应试的考生数量会超过去年,质量更远远胜过。”
“其中最出色的,当属济州巨野的晁公武!”
“晁公武?”听到这个名字,朱武感觉到有些耳熟,饶有兴趣地道:
“这个晁公武是什么来头,他是济州巨野人,是我们培养出的吗?”
“他有什么优点,值得你如此称赞?”
对晁公武早有关注,王伦回应朱武道:
“晁家在济州巨野是名门,晁公武的父亲晁冲之,是当世诗词大家。”
“他的堂伯晁补之,更是苏轼弟子、大名鼎鼎的苏门四学士之一。”
“晁公武随父亲在东京成长,自幼喜读群书,见识极为广博。”
“他来燕京的目的最初并不是参加考试,而是在翰林院图书馆观,看前辽藏书。”
“后来在见到图书馆的藏书和字母数字编号后,有心为所有图书,撰写相关提要。”
“所以他不久前报名应试,想要考取文士,去翰林院任职!”
将晁公武参加考试的缘由说清,王伦又向朱武道:
“晁家是济州巨野的名门,若是追溯起来,和同样是济州人的晁盖,还有亲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