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他现在明不明白,将来都必然明白这个道理!”
欣喜于柴进上山,朱武却知道这件事的影响更多地是在后面。这次攻打高唐州时获得的钱粮物资,还有高廉训练的三百飞天神兵,才是能直接提升梁山泊实力的东西:
“梁山泊兵力从一万提升到四万,山寨的总人口更是突破六万人。只是计算口粮,梁山泊每月消耗的粮食就有三四万石,再加上马料、柴草、油盐酱醋等消耗,需要的物资就更多了。”
“有了在高唐州的缴获,总算能缓一阵子!”
计算着梁山泊如今的消耗之巨,朱武也不由有些头疼。作为一个在水中的小岛,梁山泊除了周围水泊的渔获外,没有任何可产出的东西。
这样一个地形,固然让梁山泊在防御时大占优势,但是发展壮大后,却同样有极大限制。
如今,每月从梁山泊之外运向岛中的物资,就有近十万石。山寨人员往来,更是让梁山泊水军劳累不堪。
若非朱武开发了许多奢侈品获取钱财,又暗中以慕容彦达的名义开发济水,让李俊、阮小五从青州采购运输物资,只怕梁山泊在这么多人口压力下,早已濒临崩溃。
只是即便如此,朱武也感觉到梁山泊的发展到了一个极限,继续在梁山泊内,很难壮大下去:
“四万兵马对梁山泊实在是太多了,不宜继续扩大!”
“而且梁山泊和东京只有四百多里,距离实在太近。”
“在这个地方继续壮大,朝廷很难容忍!”
对此有明确的认识,朱武明白了原书中宋江等人都认为招安是出路。实在是梁山泊兵马越多,养活他们的压力就越大。在没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情况下,除了接受招安,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就连朱武,也思索着要不要提前谋求招安,获得发展空间:
“只要有和平发展的空间,梁山泊就能继续壮大。”
“就怕朝廷不答应梁山泊的条件,执意把梁山泊遣散!”
想着原书中朝廷第一次招安梁山泊时,提出的“拆毁巢穴,率领赴京,原免本罪”等条件,朱武觉得必须要把朝廷打痛,让他们承认梁山泊的实力,才有谈其它条件的可能:
“梁山泊发展到现在,已经隐瞒不下去了。”
“唯有四处出击,让梁山泊的发展空间更加壮大,才能梁山泊实力进一步发展,让朝廷正视梁山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