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朝嘉德四年五月,丹水城外迎来了黑压压的人群。
这些人衣衫褴褛,足无完履,面色蜡黄,有的背着包袱,抱着幼童。有的拄着树枝,佝偻着腰,步履蹒跚。还有的,走着走着便倒在地上失去了气息,其家人跪地伏尸哀嚎。
苍白的嚎哭声此起彼伏,周围的人们看了一眼,旋即便叹了一气,眼眸无光的低着头,一步步而行。
此刻,城门前,丹水县尉见那宛如‘行尸’的百姓,大喝,“止步!”
声音落下,只见一排箭矢紧跟着四散而落,阻止这些难民继续踏前一步。
一双双害怕、惊怒的眼睛落在丹水县尉身上。
“明公,求求你了,让我们进城吧,孩子已经数日未饱腹了。”一对夫妻,抱着幼童,苦苦哀求丹水县尉。
那幼童躺在母亲怀中,因为饥饿已经失去了知觉,黑乎乎的小手无力的悬于空中。
慑于箭矢和携刀带剑的县卒,难民们并不敢越过去,只能在原地停下来,期盼着丹水县尉能放他们进去乞讨。
丹水县尉并没有可怜这些人,他声音冷冽而又强硬,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味道。
“丹水县君并未接到朝廷赈灾命令,请各位哪里来的,回哪里去吧。”
“又是这般说辞!”一名身材魁梧的壮汉跳出人群,走出来,质疑道:“吾等已去过数地,商密、顺阳、南乡甚至郦县,每到一处,你们皆是这般说辞!”
丹水县尉‘刷拉’一下拔出长剑,剑指壮汉,斥道:“赈灾事宜乃是朝廷作主,无朝廷命令,吾等岂敢擅作主张!”
面对长剑,壮汉脸色丝毫未变,甚至上前一步与其对峙。
“说到底,你们就是不想让我们进城对吧。”
声音落下,难民们顿时叫嚷起来。
马车中,正准备去丹水书院的聂嗣瞧见这一幕。
“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