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是‘爆竹’啊。
郭环人逢喜事精神爽,穿着崭新的曲裾深衣礼服,立在门口招呼着往来宾客。
见公羊瑜和聂嗣抵达,他连忙走过去,殷勤的招呼起来。
“两位君子莅临,环,不胜荣幸,早已盼望已久。”
他的礼仪动作还是那般滑稽,加上其眼睛原本就细,现在高兴变得更细了,几乎变成了一条缝。
不过这次聂嗣倒是没有在心中埋汰郭环,反而觉得郭环今天很精神。
“望郭君与韩氏淑女举案齐眉,百年偕老。”聂嗣与公羊瑜祝福道。
他们与郭环连泛泛之交都算不上,这次过来,公羊瑜馋酒,聂嗣好奇酆朝婚礼,因此与郭环并没有什么说的,顶多就是客套一下。
郭环也很识趣,他也知道自己和聂嗣以及公羊瑜没有共同话题,更无旧可叙,因此客套之后连忙将他们二人送进院中就坐。
事实上,郭环就没觉得身为丹水书院学子的公羊瑜和聂嗣会给他面子过来参加婚礼。
郭家的院子并不大,能安排进郭家院子用膳的都是郭家的本家直系族人。
为了婚礼办的体面,郭环从酒馆租借了不少案几和软垫,摆放在庭院中充场面。
聂嗣和公羊瑜的位置还不错,靠近正房。
一开始的时候聂嗣以为酆朝的婚礼都是露天的,结果公羊瑜告诉他,露天都是平民的习惯,因为平民的屋子没那么大,装不下那么多宾客。
贵庭豪奢之家,都是在屋中就餐。
聂嗣打量了一遍周围郭家的本家族人,发现其大都衣着朴素,甚至有少许人衣裳上还有破洞。
这些郭家的族人一个个面黄肌瘦,话里话外都是关于今天吃什么,少有人提起郭环和韩氏淑女的事情。
在聂嗣和公羊瑜进来以后,不少人都偷偷打量了他们一番,发现他们二人衣着华贵,头发梳的整齐,面色饱满富有光泽,下意识就确定了他们二人不是一般人。
有一两个胆子大的上来套近乎,打探他们跟脚。一听说聂嗣和公羊瑜是丹水书院的学子,脸色立马从好奇变成疏远、尊敬。
身为丹水人,他们对丹水书院清楚的很。能进丹水书院进学的人,家里面非富即贵,不是他们这些小民可以套近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