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光打量着聂嗣的表情,狭长的眼眸露出深深的探究之意。
他和聂嗣因酒相善,彼此或许没到知心的地步,但是如今的聂嗣和过去的聂嗣,二者给他的感觉完全不同。
至于哪里不同,他又说不上来。
“怎么会。”聂嗣轻轻一笑,稍稍偏转脑袋,目光看着矮几上的竹简。
怎么会不同呢?
他这张‘与新妇比美’的聂嗣脸如假包换,谁能说他不是聂嗣?
对聂嗣模棱两可的回答,公羊瑜也没有深究。在他们这个年岁,性情起伏不定很正常。
或许,上次的醉酒真的让伯继‘伤’到了也说不定。公羊瑜暗自思忖。
便在此时,一名灰衣老者,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稳稳当当的走进堂中,其身后的小童目送老者走上学堂主位,弓着身子退了出去。
老者出现,堂中学子们纷纷收拾‘上巳节不能出去’的可惜心情,规规矩矩,安安静静的跪坐垫子上。
聂嗣,亦是如此。
主位上跪坐的老者姓范名瓘,字尚逊,乃是丹水书院的夫子。
丹水书院并不是朝廷设立的‘官办’书院,它属于私人性质的‘讲堂’。
事实上,以竹简为文字载体的现下,莫说‘书院’,连‘知识’、‘书卷’都具有强烈的‘私属’色彩。
范瓘这个‘丹水书院’,在聂嗣看来和他所知道的‘私学’没什么区别。
若真说区别,那便是范瓘的这个丹水书院从不对外招收平民。
能进来听课的,家里非富即贵。
富者,交钱交粮孝敬夫子。
贵者,其家中长辈与范瓘或多或少都有些交情。
聂嗣,既是前者,同时也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