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都市小说>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114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1 / 12)

入冬之后, 整个知青点忙得不可开交。

大队书记不吭声,就意味着赵家沟的领导班子对酒坊和糖坊的发展都采取默许的态度。随你们怎么闹腾吧,反正就当没这回事, 起码不能明目张胆地表示支持。

田蓝和陈立恒也没指望大队开绿灯。对创业者来说,不指手画脚找麻烦的领导, 就已经是好领导了。

他们顾不上再管大队干部,因为实在太忙了。

现在所有人火力全开,连他们在内15个知青, 全心全意投入到酒坊和糖坊的工作中来。不管是打料还是蒸料,不管是发酵糖化还是蒸馏, 反正所有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连闲磕牙的功夫都没有。

因为生意太好了呀。

这时代的社会矛盾突出体现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通俗点讲,就是东西少,供应不上市场需求。

尤其快过年了, 糖和酒都是过年特供物资,要多紧俏就有多紧俏。

每天早上太阳刚出来, 就有大老远跑过来的人,站在门口, 三三两两排着队。等头一锅的烧酒或者糖稀。

不仅仅是赵家沟周边几个大队的社员, 甚至还有县城的人听到信了,晓得这里有不要票的糖和酒,也直接抓着钞票过来购买。

这些都是大主顾, 跑这么远来一趟,当然得大包大裹。酒一买就是一锅,足足20斤。糖稀一买就是一大坛子, 足有10斤重。

田蓝看顾客将坛子绑在自行车上时, 特别担心他会路上摔一跤, 把坛子给摔碎了。

没想到人家准备的十分充分,居然还在坛子上裹了大棉袄做保护,这才小心翼翼地骑上车走。

秀秀和英子都感慨:“我们本来还以为要拎着篮子出去卖呢,结果根本没东西给我们卖。”

他们先前设想的糖葫芦和山楂糕,不好意思,到今天为止,前者做出来自己吃了,后者还没动手。估计等不到动手,山楂就已经消耗殆尽了。

为啥呀?没空呗。

简易版的糖葫芦做起来简单,就是把山楂串成串,然后在糖稀里搅一搅,裹上糖等它硬化了,就能直接嚼着吃,又酸又甜,可带劲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家谁想吃了自己裹两颗往嘴里一塞,也没人会说什么。

但山楂糕不一样啊。这玩意儿是精细活,光一个去核的过程,就要费不少功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