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冷浸田,为整个三江农场增加万亩良田。
八月烈日红似火,刚好方便新翻的垄田好好晒晒太阳,等到十月份可以播种小麦。
大学生们是干净利落,连新修好的营房都顾不上住一天,直接收拾了东西出发。
中学生和小学生们却傻眼了。他们走了,那自己怎么办?不用上课了,家里肯定会抓着他们大晚上也要干活的。
这群娃眼睛珠子咕噜噜转了一通,立刻有了决断。他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伟大领袖所说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真谛,决定要深入学习农业知识。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
大学生们集体想翻白眼。瞧瞧这帮崽子,瞎话张嘴就来。他们还好好学习农业知识呢,一个个分明就是冲着果干来的。
这果干从何而来?当然是宁甘农场。那帮知青也不晓得对三江平原有什么误解,啥东西都给田蓝寄。
就说这果干吧,回回都是一大包。三江平原好歹是鱼米之乡,难不成还少了她一口果干吃。
好吧,其实是真的少。
倒不是三江平原种不了果树,而是现在实行的是集体经济,山上地上种什么东西都是计划好了的。
在以粮为纲的时代,在林木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的时候,水果作为非必需品,还真没多少生长空间。
正因为如此,田蓝的果干就分外受欢迎。课堂上多少小孩踊跃举手,就是冲着回答正确了之后奖励的果干。
现在他们为着一口吃的,不惜要求上山跟着一块儿干活。田蓝能拒绝吗?当然不能。
她怎么可以打击孩子们对于农业事业赤诚的心呢?学农事业必须得安排上。
只不过这么多人跟着一块儿上山,吃饭住宿是大问题。她无力解决,得农场出面。
农场倒没纠结,直接大手一挥准了。反正家长们也鼎力支持。
八月不是农忙时节,现在学校又不上课。放这些孩子在外头瞎玩,搞不好哪天下河游泳时就淹死了。还不如让他们跟着知青去干活,最起码的,可以混个一日三餐。
既然如此,农场索性大手一挥,直接让大孩子带小孩子,省得他们闹腾。
大家顿时挺高了胸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跟随队伍往山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