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边就没林莱什么事了,她就只是和马克说了几句话,之后跟着他一起回了纽约警局,再次在审讯室外旁观了对伊芙琳·汉森的审讯。
伊芙琳·汉森一开始仍旧执迷不悟,不过当她知道自己的姐姐差点被自己的儿子用棒球棒打死后,她就懵了。
马克还试探性地问她,保罗是不是告诉她自己的继父“摸”了他。
伊芙琳·汉森愣了。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事情的真相,最主要是自己的孩子竟然这么冷血的事实,压垮了伊芙琳·汉森,再加上证据确凿,她只能崩溃地承认了自己是在给儿子顶罪。
·
·
林莱撞到的这起凶手是她迄今为止遇到年龄最小的凶杀案,算是顺利地解决了。
她给保罗·汉森这个十岁男孩建立了档案,又将之前迈克尔的同事提到的宾夕法尼亚州十二岁少年克里斯托弗·皮特曼案,找出了比较详细的资料,并将它放进同一个归类里。
随后,在搜索同类型案件时,林莱又惊讶又没那么惊讶地发现未成年犯罪,有时候触目惊心到令人怀疑那是一个人们通常用“纯洁”、“天真”等词汇去形容的儿童做出来的吗:
邻居老奶奶不给自己猫,就杀了她带走自己想要的猫咪;
十岁的少年诱拐了不足三岁大的男童,像是解剖青蛙一样肢解了他;
十二岁的少年因为嫌弃邻居家六岁的女孩太吵闹,就把她埋进了沙坑中活活闷死了……
林莱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定义他们了,说他们是天生的坏种吗?还是说他们每个人都存在基因上的缺憾?要不然他们缺乏后天来自父母的管教?
林莱想了想,还是决定不能因为他们的年龄过小,就额外区别对待。
所以还是按照从前对待嫌疑人的态度来,尽量公正客观地看待他们,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要素出发,去研究他们的行为,到最后总结出经验,作为自己罪犯性格研究项目的一部分,为以后侦查案件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另一边,有了BAU的介入,引起广泛争议的连环杀人案很快就被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