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就是军校的建设,赵晟也是很关心的。大宋朝其实不缺能打仗的将军,但是中下层的军官的素质就让人堪忧了。
所以这军校要培养的是军队的中下层基石。这一点很重要,赵晟很重视。上到学校的选址,再到老师的寻找,课程的确定,赵晟都是亲自参与其中的。
武将们也是没有想到官家会这么在意这个军校,亲自到一些老将军家中请他们出山不说,还自己掏钱将原本的军校设计图扩大。
官家重视武功的心思一目了然。
“王相公,官家这般重视武将,难道……”
台阁知政堂,基本上如今的台阁已经是改革派的天下,区别就是在于王安石,章惇比较激进,而富弼,文彦博比较温和。而现在赵晟比较偏向温和派。
文彦博语气中很是有些担心,不管怎么样他都是文臣。文臣武将两个集团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在国朝从来都是文臣压倒武将的。
但是官家登基之后的连番动作让文臣集团很是心焦。他们几个也算是天下文人之首,自然不希望文臣的地位下降。
“官家想要做的事情咱们都阻止不了。”王安石却没有这方面的担心。他虽然是文臣,但却没有对武将有着文臣那样的鄙夷和打压,在他的心里,只要国朝能够国强民富。文臣武将谁强谁弱都无所谓。
而且官家说过,只有他手里有足够强的兵权,才能让变法推行下去。
王安石知道历朝历代的变法之人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他是不怕的,但是官家爱惜他,希望他再给他一些时间。变法的事情慢慢来,等到官家有了足够的底牌再加快速度。
王安石也不是不知道好歹的人,自然是同意了。官家说的先找一个地方作为试点推行新法,将推行过程中的问题都罗列出来,然后慢慢的解决,再以点带面。
王安石觉得可以。
于是到现在为止变法的动作都是温和的。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强兵法,裁军法都在慢慢的实行。但是他和官家都知道这里面最难的变法是‘均田法’。而均田法的根本就是丈量土地。
如今国朝的土地兼并有多严重在底层做过官的王安石心知肚明。隐田的数量恐怕能吓死人。只是这样的行动会触及到很多人的利益,他知道,官家也知道。
官家的意思很明显,文的不行就用武力。王安石甚至怀疑官家心里早就已经有数,所以一登基就组建了四只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