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声滔天,有网友看不下去,干脆跑到他们家里放了一把火。
后来,随着调查深入,警方使用各类影像还原技术,竟然发现运送女儿尸体的人,不是父亲,而是母亲。
这篇失踪的女儿从案件本身来说,是关于家庭和人性
但从破案经历来说,却是在讲大众心理和舆论暴力。
这本书的标题是“失踪的女儿”,但还有一个副标题“你要的是真相,还是你认定的真相?”
而在这个网络时代,当群众都这样想,单独的个体难免会丧失理智,加入网络大军,口诛笔伐,甚至跑到人家家里放火。哪怕警方还未断案,群众就已经未审先判,将父母钉死在有罪席。
可关键是,在这个案子里,父母双方本身的确都有极大的道德污点,虽然从“结果”看,父母双方都被处以刑罚,似乎和群众期望一致但实际上,警方司法必须判明,母亲是杀人凶手,父亲不是。
所以,在这个案子里,你要的是真实案情的真相,还是你认定的真相?
其实,小说开篇有一句话,“实际上,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走进房门前早已展开判断”。这句话已经在暗示整本书的主旨。
如何看待舆论潮流?
人们心中的审判,到底有多少东西是理性的?
舆论杀人,当真不是说说而已。
不少读完这篇失踪的女儿的人,都忍不住反思。
他是不是也曾经只是知道一点真相,就开始给人定罪?
甚至他是不是接受到别人一点言论的影响,就开始跟风,完全罔顾事情真相?
他的言论,是不是曾经伤害过某些无辜的人?
网上突然出现了一股道歉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