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陈大石出任这个管理,苏映巧自然是考虑过的。不过,就陈大石的性格,老好人一个,管几个人确实没问题。但是,要管的人一旦多起来,那可就管不住了,久而久之,容易出问题。
“现在确实只打算招六个普工。”苏映巧道,“不过,这也是现在而已。一旦咱们的生意变好了起来,那么,以后,规模肯定是要扩大的。相应地,作坊要请的人工,肯定也不止六个。”
“我考虑的,是长远。综合分析,我之所以打算请韩高,那是因为他比大石更合适。就目前来说,他虽然也没这方面的经验,但是,现在作坊要招的人并不多,刚好可以给他试着练手。等以后人多了,有了前面的这些积累与经验,我相信,他是可以做得更好,管得住更多人。”
“至于大石,管几个人,我相信他肯定也没问题,但以后人多了呢?”
“建房的事,与在作坊里做管理,差别还是很大的。不能因为说大石最近做得好,就适合去做这个管理。”
“这是不一样的情况。”
“为了长远,这个管理,我还是得选择一个更合适的人。”
“韩高就是最合适的!”
她还是坚持选韩高。
谁也动摇不了她!
事实上,作坊的这个管理,她有从现在培养的意思。不能说因为大石能管得住几个人,目前就请几个人,所以,就让大石去做这个管理。等以后人多了,他管不过来了,再换一个更合适的。
这样的话,又得请个新人了。
让一个新人一来就接管这么大的一支队伍,哪怕本来是有这个能力的,但因为缺乏相关经验,前期只怕也会出各种问题。
所以,倒不如一开始就让一个人从始而终地担任这个管理!
开始的时候,人少,没经验没问题,可以慢慢适应,久了自然就知道怎么做了。毕竟人少,没那么难管,可以慢慢摸索,从中总结。等以后人多了,基于这些经验,自然也就应付得过来了。
这也是这个管理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