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两,村里估计就没人拿得出来。
“往后的等级也就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升了,像我们这种的穷光蛋,只能当一辈子的六等民了。”
“六等民就六等民呗,又有什么?”
“确实没什么,就是不太舒服一些人在我们跟前嘚瑟。”
“当做没看见就行了。”
……
关于等级的话题,在村里一直被热烈的讨论着。
在这种时代的农村,没什么娱乐,所以,闲着的时候,村民们都喜欢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说着当下最热的话题,或是议论着这家那家最近怎样了,谁谁谁又要出嫁、或是谁谁谁又要娶媳妇了。
闲着无事,苏映巧去家里的田地转了转,发现乡下种的东西很单调,基本就是水稻、蔬菜、桑、棉、麻这些。
陈家没有种植桑树,其他几样倒是都有。
村里种桑养蚕的并不多,听说不太好养,容易亏本。
家畜方面,基本就是养鸡养鸭了,也有一些养鹅的。
宋家之所以比较有钱,是因为家里养猪,养好几头呢,等长大了,然后将猪卖给那些专门杀猪的屠夫,一年下来能赚不少钱。
村长家是有个鱼塘,靠卖鱼发家。
黎家则是主要打猎。
村里比较有钱的三家,就是这么个情况。
剩下的,都是老老实实种地的。
总结了一番,苏映巧发现,老老实实种地是不可能致富的,最多也就是能够填饱肚子,不让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