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低级的官员一旦致仕,没有了俸禄之后,他们怎么过?”
“想要官员实心任事,那就要解决官员的后顾之忧。为了体现朝廷对为了大明劳苦一辈子的官员的感谢,朝廷以后将会设立退休制度。”
“退休?陛下是说韩退之的“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吗?”顾佐两榜进士,自然是知道退休的典故。
“退休一词最早出于韩愈的复志赋序,不过朕今天说的退休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休息,这个退下来休息要形成制度。而所有的官员都是不愿意退下来的,在官位上有权有面子,退下来就是人走茶凉,所以这退休必须要形成制度。
虽然大明朝太祖曾经下旨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然而这一条却并没有严格的执行,朝堂上六十岁以上的高官比比皆是。
而且官员致仕之后,并无明确的退休保障,这对于官员的廉洁非常不利,大明要建立起一个让官员没有后顾之忧的制度,首先要做的不是去涨薪俸,而是解决官员的后顾之忧。
未来几年一定要明确退休制度,官员什么级别多大年龄退休,一定要明确。官员的档案一定要建立明确,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明确官员的退休待遇。”
“不知陛下打算给致仕的官员什么待遇?若是待遇太高,以现在的朝廷户部根本无法承担!”金纯问道。
“现在户部别说管致仕官员了,就是在职官员的俸禄都发不下去了吧!”朱瞻基毫不留情的戳穿了朝廷的窟窿。
三人都是尴尬无语,户部没钱大家的心里都很清楚,为什么没钱也很清楚,可是即使如金纯这般耿直之人也不敢在士绅问题多说话。
眼下皇帝在山东推行新政两年的时间,成效显著,山东田税已经能够足额上缴户部。这还只是半个山东完成新政的成果,若是全部推行下去,整个山东的赋税至少能够翻上一番。
朱瞻基见三人被自己的一句话怼的沉默不语,便叹口气说道:“朕知道新政动了你们的利益,可是你们也很清楚,若是不进行改革,朝廷接下来日子怎么过。
官员发不出俸禄,也得生活,钱从何处来?大明的官员可还没有不给钱也能一心为公的操守。
想要发出俸禄,就得改革大明的财税体制,让大明的财税体制更加的公平,朝廷财税增加的同时,百姓的负担也在减轻,这才是朝廷应该走的路。
只有朝廷财税充足,朝廷才能充足的资金做更多的事,当下看是你们的利益受损了,可是放长远看,其实国家的发展能够让每一个人受益!
比如说着退休问题,若是财政宽裕,朕就敢给所有退休的官员还继续发放俸禄,就算不能全额发放,也要发个七八成,保证官员退休之后依然能过体面的生活!”
皇帝的话很现实,现实的让三人都无法辩驳,道理谁都懂,可是动了自己的利益就难受。山东若不是白莲教造反,局面根本就无法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