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身边连伺候的公公都是面容俊美的,每次进宫,燕城主都觉得自己的城主府很不能入眼,跟土鳖一样,连人都不如人家王都的俊美。
如燕城主想的一样,王上对最近的传闻有兴趣,第一件事就是垂询粮食的事情:“爱卿呀,听闻你燕城遍地都是粮食。可有此事。”
燕城主苦着一张脸:‘王上荣秉,臣此来就为了同王上请罪的,最近燕城青石关等关卡,许多流民驻足,燕城贫瘠臣才疏学浅,没有万全之法安置流民,因怕流民因不能果腹生乱,故而让人在外宣扬夸口说,燕城粮食遍地都是,食之不尽,用之不完。臣大言不惭,不实于民,特来请罪。’
想到那么多的流民,连京都都安置不了,何况是燕城那等苦寒之地,也难怪相出这么一个空城计来。
食之不尽用之不完,就是仙家法术也不能做到呀。
王上以己度人还是很体谅燕城主的迫不得已的:“爱卿不必如此,爱卿也是为我大齐逼不得已。难为爱卿了。”
燕城主:“臣不敢,为王上解忧,本就是臣分内之事,只是燕城根基浅薄,能做之事不多。还望王上体谅。臣一路过来,见流民只多不少。燕城贫瘠,怕是有心无力,无法在安抚民众,还请王上早些定夺。”
他儿子在青石关使劲的拉拢人心,花招频出,燕城主在这边还推三阻四好不虚伪。陪在城主身边的李将军都忍不住抹汗了,
对于燕氏能够坐稳燕城而他李氏只能位居二把手的位置,那是一点都不奇怪了。就燕氏父子这份两面三刀的本事,他们李氏就不成。
王上一脸的为难,流民是无论如何不能流入京都的,京都不能乱。
另一则,他京都安抚不了的事情,若是燕城真的大包大揽的安置好了,王上的脸面不好看,王上自己也不舒坦。
如今听说燕氏也做不到,王上虽然也着急流民的事情,可更多的还是平衡,心里平衡了。
平衡舒坦之后,又开始忧愁江山社稷了,王上:“爱卿呀,寡人知道你为难,眼下秦地多乱,朝廷还要去秦地镇压民乱,实在是分不出多余的心力安置流民,还望爱卿能为我大齐分忧。”
燕城主一脸的为难:“王上,您也知道燕城不过就是我大齐对外的几道关卡而已,民众不过几万人,如今秦地百姓,为了避战乱,十之二三出走边关,是我燕城人口一倍有余,燕城就那么大的地方,如何安置,臣实在是为难。若是同城安置,新旧民众,民俗不同摩擦难免,怕是秦地之乱后,我燕城随之而乱。还请王上定夺。燕城是我大齐的屏障,王上燕城不容有乱呀,今岁边塞雪灾,边境时有不稳,臣来时,小儿已在边城驻守三月有余。”
燕城主洋洋洒洒,情真意切的说了一大套,真真假假一半一半。燕城的大致情况,王都还是有消息渠道知道的,燕城虽然没有燕城主说的那么小,可要安置秦地流民却也勉强。
这困难不是胡乱说的。燕城也确实不能有失,没有了民风剽悍的燕城守着大齐的边界,王都是绝对腾不出来人手守边的。
秦地那边实在不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