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帝原本属意的人选,自然是李修泽。
此番他在议和时立功,又帮着齐长玉找回了秦蓁,虽然行事冲动了些,还不太老成,但他觉得,只要多加历练,多给李修泽机会让他在朝臣面前多露露脸,日后总能练就出城府来。
毕竟,眼下李修明一死,他膝下就只剩下两个儿子。
太子太过温吞仁厚,虽然是个明君,但若身逢乱世,未必有那胆气惩处奸恶。
而李修泽,虽然看似爽朗不拘小节,实则从那日他对李修明的态度,晋帝却看出来他是个能分清事理,也绝不会姑息养奸的人。
如果将来他百年后,太子登基继位,只怕还得靠李修泽这心性正直,而又能当断则断的兄弟帮忙。
所以,眼下晋帝自然十分看重对李修泽的培养。
然而大臣当中,更多人却提议让齐长玉出面。
这些人,晋帝略有印象,言论最为出挑的,这些年来一直与肃亲王暗中有联络。
那份名单晋帝查出来后,虽然已经循着由头清理了不少人,可毕竟现在朝中的重臣就这么多,总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拔干净。
何况,这由头也并不是那么好找。
这些人蛰伏在朝中已经多年,更是有着自己的根基,尤其内阁当中的,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于是晋帝只得暂且留着他们。
眼下听他们说派齐长玉去更为合适,也按捺着性子,问:“这迎接和亲公主耽搁不得,很快就要动身,算算时间,也就在齐长玉婚后两日,但此去少说也要一个月,总不好,让人家刚刚成婚就抛下新娘,赶赴边境吧?”
“可他除了世子之外,更是我大晋的神使。”有人说道,“此番梁国提出和亲,本就是因为我们抓住了巫衣族的人,巫衣族的人向来行踪诡谲,这次我们又严惩了族长之女,若派寻常人去,恐怕会生出什么变动来,反而是这神使的身份,能压得住那巫衣族人一头。”
“是啊皇上,万一梁国根本没安好心,怕人在半道上截杀公主怎么办?世子身为神使,本就让人敬重忌惮,若世子去,一定能化险为夷!”
就连李修泽,听着也忍不住说:“父皇,儿臣也觉得世子表哥去更合适,本就是两国邦交,世子表哥处事有度,为人也和善,而且,还善用兵法,如果半道上真的有什么问题,他一定可以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