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 早上七点。
参加巫山学生作品比赛的同学,在匆忙吃过早饭之后,就来到自己的展台, 对作品进行最后的调整。
如果此时巫旭尧在现场的话, 就能看到各个展台上,放眼望去都是绿色的“合格”字样, 其中还有不少蓝色的“良好”。
这情形,比之第一届作品比赛时,那一片灰茫茫的“半成品”, 可谓天差地别。
然而, 现在学生们的作品质量虽然有了极大的提升, 可看学生们的表情, 却似乎都对自己的作品还不太满意。
因为随着这一届一届的比赛下来,博物馆的展位已经逐渐饱和。
这也就意味着, 比赛得奖的作品,不再是永久性在博物馆展出了!
在以后,往届的二三等奖作品,要为新的作品让位。
如果二三等将作品都退下之后还是没有位置, 那一等奖作品也要逐年被封入博物馆仓库。
只有等到什么特殊的节日或者活动, 才能出来重见天日。
于是乎, 为了保证一些极度优秀的作品不会被尘封, 巫山学术作品比赛,特别增设了特等奖。
获得特等奖的作品,可以常驻博物馆, 免除被封入仓库的命运!
只不过, 也因着特等奖意义特殊, 所以评选条件非常严苛。
这些年以来, 没有一个学生作品能获得殊荣。
如今博物馆里的特等展物,只有三份刊物的创刊号、欢欢、仿生义肢、嗅觉芯片和全息屏幕。
可是这几样只不过因其特殊的历史意义,才被选为特等展品。全都不是出自作品比赛。
为此,学生们是卯足了劲,要争一争这第一个特等奖的荣誉!
同时,也是想让自己的作品,可以永远占据博物馆的一席之地!
随着学生们对学校的归属感逐年增强,这份获奖的心愿也越来越强烈。也导致了作品比赛的参赛作品,一年比一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