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客气了。”林轩作揖。
“我听闻弟子传言,据说你对我蜀山功法别有一番理解?”清风子道:
“不知可否,再次一谈?”
“那自无不可。”林轩笑道。
清风子给他的印象可比那个紫气子好多了,真的如同清风霁月一般。
清风子饶有深意的看了林轩一眼,羽化高徒果真不一样,明显是有备而来啊。
“既然如此,我就来考考你。”
清风子笑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
林轩吓了一跳。
这一上来就是上古道德经,这谁顶得住啊,不过幸好杨尘很快便传音过来。
“这话的意思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但依我看来,在清静无为中突出地讲求心无为,即心性清静无为,反对只知求清静于外,不知求清静于内。
因此,心性清静无为,便生有为,心清静无功,便生有功。”
林轩侃侃而谈,言语流畅,接着又说起自己对于蜀山道法真意的理解。
清风子越听越是惊骇,这林轩说的不正是蜀山道法的奥秘么?
蜀山派修炼最重一个“无”字,自“虚无”二字去体认参证。
因而主张,功法下手即从最上乘起,修得上乘,中下乘之效验可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