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便借此想要增加每年大宋赠送给辽的岁币,并要求改赠送为‘纳’。不仅如此,辽国使臣来宋之前,辽王耶律宗真亲弟耶律宗元和大将萧惠便率十万精兵陈兵边境,做出一副攻宋得架势。因这些年大宋边防越发严谨,辽国此举未必没有试探大宋的意思。
只是大宋自打败西夏后,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休养生息,精兵强将,早已非当年吴下阿蒙。
而庆历新政在官家的一力支持下,也颇见成效。朝堂之上政治清明。
大宋已非当年的大宋,但辽国却依旧将其当作当年被迫签订‘檀渊之盟’的弱宋。
大宋朝堂自官家起及至绿衣郎,无一不因辽国此举而感到深受羞辱。
欧阳修赋词一首,怒斥辽国此举无耻无义无知无礼。
韩琦在朝堂上直言,不妨借此机会出兵北境,夺回燕云十六州。
朝中虽有晏殊等老臣,认为两国既有盟约,不宜贸然发动战争,以免生灵涂炭。
但更多的大臣认为若不借此机会扬大宋国威,日后大宋便在他国眼中便永远都是软弱可欺。何况,燕云十六州的失去始终是梗在每一个宋人喉头的利刺。
燕云十六州一日不收复,大宋便一日要担心会受北边游牧侵扰。
因此朝中争论近一月后,官家终于下定决心,调李昭亮回京拜武宁军节度使,代李用和为殿前副都指挥使,镇守京师。
遣李惟贤为高州刺史,戍边防乱。同时下令让驻守在延州的任福等将,整军以待,防止西夏和辽联手。
同时调狄青前往真定,并派韩琦为真定府经略安抚使,一同前往北境。
而随他们一起出发的还有私下请命一同前往,协助调试火器的李迩安。
韩琦和李迩安不是第一次共事。当年因李迩安的一番推论,让他得以及时调整战略,从而挡住了西夏的进犯,更收复了河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