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说,"稚奴,廉政公署这个主意好,母后先在皇宫施行了一下,抓住了好几个大老鼠,都给先抄家、再法办了。
你父皇看着效果好,就先在长安和东都先施行了。"
"父皇,如果以后国企的效益上来了,应该把百骑司设置到乡镇去,要让他们监督到乡长、里长,这样我们老李家的统治就稳固了。"
"好,王权不下乡,不是不想下乡,而是力竭也。但是,随着水泥路的铺设和国企的建立,就有能力了。
不过这得慢慢来,二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也要做到皇权下乡。"
"父皇,说到铺路,那些吐谷浑军队俘虏壮劳力,就可以都拉去铺路。
还要给他们有盼头,五年、八年之后,可以给他们自由,可以分些地给他们,还可以留他们做工头。"
"嗯,嗯,"李世民点头,"这主意好,朕找房相商量一下,搞个章程出来。"
……
当晚,李治回到了晋王府,一众家仆亲随,相见又是一番亲热。
老余巅巅地跑到了李治书房汇报。
"小王爷,炼钢厂终于炼出了好钢,皇上很高兴,你听皇上说了吧?"
"嗯,听说了,到底是怎么解决的?"
"我也不知道具体情况,据说魏相公去看了后,发现是制作惰性气体方式不对,他与两个大匠商讨改正,方式对了就炼出了好钢。
所以,皇上封赏了三个县男呢,一下子封了三个,大手笔啊,皇上英明,七进士大受鼓舞!
但是,事后,那个负责制作惰性气体的工匠也自杀了,他有愧!"
我晕,还有这种事呢?
李治立马指示,"这不能怪责那个工匠,说实话,我也不懂神马叫惰性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