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大明宫水晶宫内,高阳蹦跳着唱起,"泱泱大唐筑几多炫煌,看流彩承华光。……。"
李世民手执高阳给他的歌词,兴致昂然地轻轻地打着拍子,高阳歌唱完毕,李世民还在回味。
"好词、好曲,充满了仙家韵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姚力士,命人抄录一份,交给太常寺编舞。
哦,小九,此歌何名?"
何名?
总不能直接告诉父皇此歌由"妖谭"改词而来吧。
但这能难倒聪明的小李治吗?
李治眼珠一转,就有了。
"父皇,此歌名就叫‘泱泱大唐’。"
"好,词好、曲好,歌名更好!令太常寺快快编好,朕亲觉正之。"
唐代宫廷设置了各种乐舞机构,如教坊、梨园、云韶院、宜春院、太常寺等,其中的乐工、歌舞艺人多达数万人.
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
玄宗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
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同时演奏丝竹,音响齐发,这么大型的乐队,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
其艺术水平,大概相比现代任何一位大指挥家都毫不逊色。
"小九儿,吐谷浑这一仗打得好哇!"李世民听完歌后,拉着李治小手,啧啧夸赞。
"库山第一役,小九儿使用了薜仁贵,用的好,吾家小九儿,格物格的好,文能吟、传世诗,武能吊打、吐谷浑,能文能武,是我老李家的好男儿。
牛心堆一战,以六千火~枪兵,消灭吐谷浑二万余人,是以一个旅轻松暴打一万骑兵的典范,打的好、打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