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英明!”
这些老工匠山呼英明,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弄出好几版可以用来印刷的活字板。
以后可以省很多气力了呀!
杨定让他们起来,拿着卷子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听到身后陈安说谢青山来了。
连忙回头,正巧看到这位老先生也在看活字印刷板,赶紧走了过去。
“太傅。开天辟地的第一次科举,可就需要太傅您忙了。”
听到杨定喊他,谢青山赶紧回礼道:“陛下言重了。老臣赶来之前,还在想这雕版都给烧了,如何才能快速造出雕版,用来印刷。不想陛下竟如此巧妙的解决了。今日之后,我靖国的印刷之成本,将会变得便宜。文道昌盛,指日可待啊!”
杨定听着微笑,大大方方接受这一礼之后,继续说道:“活字印刷确实有妙处。不过一两套活字使用确实方便,可一旦活字多了起来,不同的型号,不同的字符,标点都需要辨识。所以朕认为,工部回头安排检字法。比如,以拼音之法,或者部首偏旁之法做出字盘,需要的时候根据拼音,捡字取出使用。”
听罢杨定这话,谢青山感到了一种史无前例的诧异:“此法一出,可否用在民间百姓学习之上?”
“朕正有此意。”杨定颔首说,“拼音法朕已经整编出来,就差给字定音了。回头,朕会让礼部教育司尽快将字音确定下来,然后明发《字典》,通行天下。日后我朝百姓自小学习,就从拼音先学,辨音识字。”
“陛下之功,恐怕直追前朝啊!”
谢青山感到了震撼。
如果拼音和字典真能弄出来,那靖国就算被灭了,在文道昌盛的未来,也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且,很可能会将靖国打造成文化之都,吸引来北面无数士子南下。
只要靖国不灭,必然势不可挡!
这一下,谢青山心神收拢,决定鼎力为了靖国。
“不过陛下,眼下虽然有了活字印刷,可是纸张不足,最多只能考两科,余下的十科该如何是好?”
谢青山沉声,语气中带着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