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陵川县城首先要攻下侍郎岗的据点,以切断驻壶关、长治日伪援兵的道路。在陵川横水会议结束的当天下午,各部队即向预定地点集结。
部队在八军区司令员黄新友、副政委宋之春的指挥带领下,以七倍于敌的兵力潜入了平城镇的杨寨、侍郎岗的周围。
第七军分区的三团悄悄埋伏在长陵、高陵线上,保障战争打响后,以阻击从长治、高平来援之敌。
第四军分区的三十二团和第八军分区的二团,在壶关县独立营,区干队、民兵以及陵川、平顺独立营和陵川区干队的配合下,向侍郎岗碉堡和杨寨黄沙山据点开始了攻击。
阴历四月二十日淸晨,攻克侍郎岗、黄沙山的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子将敌人团团包围,使日伪军乱作一团,还在睡大觉的敌人,慌乱中枪找不到,人不到阵、弹不上膛,唯有警戒部队仓促应战并点燃火堆请求救援。
住在陵川县城的日军接到救援信号,立率本部及伪军前来增援,在杨寨村的狭窄道路处隐藏着我伏兵,等敌人到达时便遭我部伏击,使前来救援部队溃败而逃,返回城里。
没有了救援部队,平城的战斗势如破竹,一帆风顺,平城周边的各村参战民兵队和坦架队纷纷进入了战场参加了运送弹药、转运伤兵员行动,平城镇的群众组成第二梯队参加押送俘虏、拆除碉堡、清理战场等工作。
经过一夜一早的激战,我军将黄沙山的铁壁碉堡攻克下来,把平城镇一带近千名敌军全歼。
战斗一结束,我们马上抢救伤员辨认烈士打扫战场。九连连长曹配元(四川人)等许多同志,伤势较重,迅速沿村转移到平顺县城村八路军后方医院。
附近村的烈士各村起走尸体,远村和外地的张保喜、杜付费、付福兴等二十三具烈士尸体就地装棺,安放在壶关县崔家庄村沿河沟一个窑洞内。
这次战斗,壶关的南半县民兵武装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特别是常行村民兵勇猛奋战,给主力部队带路,并成立了尖刀班,受到了军区领导的好评。
五月的夏秋长势喜人,日伪又到了抢麦的时候了。
四月二十五日拂晓,从长治荫城出发抢粮的一百五十余名日伪军,胁迫民夫三百余人,窜至东柏林、地南头一带抢粮。
第五区区长杜继周率区干队六人,民兵十余人,配合太行四分区三十二团三连,向日军发起攻击,连夺五个山头,日军狼狈逃窜。共计打死日军小队长一人、士兵二人,伪军班长一人、打伤五人。
五月十一日,县委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了如何破坏敌人“以战养战”的战略方针问题,决定组织党政军民紧急动员起来,开展收小麦运动,提出了“宁愿小麦八成收,决不让敌人得了手”的口号。
会议之后,抗日县、区政府领导广大军民深入边沿区发动群众快打快藏,与日军展开了抢麦与反抢麦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