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战时,县城行政区划将“乡”改为“编村”,所属“村”改为“主村”、“附村”。编村设“村长”,村设“村长副”等。
牺盟分会在西街当铺院挂牌后,举办了首批“村政协理员”培训班。
第一批学员四十多人,他们大都是经过苏大本、王强、吴树修等亲自发展选拔出来再经过组织审查的抗日积极分子,还有自愿报名参加抗日组织的热血青年,他们在抗日游行示威中就是其中的骨干力量。
在会上张衡一做了《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一起动员起来,积极参加一切救亡运动》的报告,宣布了牺盟会提出的“不分党派,不分男女,不分职业,只要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一齐动员起来,积极参加一切救亡运动”的总纲领。
训练班历时九天的学习,使大家领会了抗日救国的真正含义,懂得了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救中国的革命道理。会后大家在牺盟会的安排下,全体参训人员下到各村以协助村长办理村政为名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并以演讲,教唱抗日救亡歌曲等形式,揭露日军侵华的罪恶,号召人民群众抵御外侮投身抗日,在县城职员和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其次,在宣传的同时,自愿参加革命的群众越聚越多,这势头就像雨后春笋一般,使偏僻的农村沸腾了,到处都能听到“抗日救国,不当亡国奴”的声音。
抗日的烽火正在全县蔓延,大家的拳头攥在了一块。张衡一根据上级牺盟会的指示,要求迅速组建全民武装,组建民兵游击队,一个40多人的小型游击队马上组织起来,定名为“壶关县牺盟游击队”。
同时,县长赤岗也迅速组织了一支100多人的队伍,定名为“抗日模范队”,一切装备都由县府供给。
县府、牺盟会以“牺盟游击队”和“抗日模范队”这两个抗日武装为基础,在游风约下黄花水村正式成立了“壶关县抗日民族自卫队”,简称“自卫队”。自卫队下辖三个中队200多人。
自卫队成立后,贫苦农民的子弟纷纷报名参加。月底,队伍发展到5个中队400多人。同时,牺盟会又成立了“壶关县总动员实施委员会”,简称“壶关县动委会”,县长赤岗任委员长,牺盟特派员张衡一、公道团团长杨笃宽任副委员长,动委会下设战时指挥、民运、锄奸、供给等4个部。
动委会的职责和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组织发动全县知识分子、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参加抗日救亡斗争;整顿和改造区、村政权;动员青年参加抗日军队,在群众中开展借粮借款运动,支援前线;广泛组织统一战线,扩大抗日阵线;向各村指派自卫队教练员,负责训练青年农民并吸收优秀分子加入县自卫队。
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上下为抗日救国推行“有粮出粮,有钱出钱”的合理负担政策,由县长向各村下达通令。
壶关县府征款训令
因军事紧张,需款很急,向全省提出征款的合理负担办法,各编村村长:为令遵事,目前军事紧张,需款紧急,若以本县呈准,合理负担办法分摊,当由本府会同公道团,牺盟会将本县各编村,按村中实力及商号情形分别拟定分数,作为摊数标准,并于十一月十一日提交本府财政会议决议。通过查该村应占的分摊总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