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庄上几个大户见新任民国县长又来庄上视察,以为刘福禄根深蒂固,一定是儿子这个京官又派上了用场,都带头随着刘福禄剪了发辫,换上时新的制服,焕然一新。
过去的“乡约”房又重新开张,有专人看管教读,每天早晚凡在册庄民必须进行轮流朗诵乡约,出入街巷讲究文明礼数,宣扬民国之民主,崇尚民国之民风。
四儿子刘保山见父亲又是剪辫又是到乡里受训,民国县长还来他们的乡学讲话,就问道:“爸你也革命了?”
刘福禄笑笑没答。
“大哥二哥革命了,你都革命了,我这辫子啥时候剪,我也要革命咧。”刘保山道。
两个女儿保翠、保杏也凑过来,听懂了他们的意思,也纷纷说要革命。
刘福禄呵斥她们:“胡闹,你们也没有辫子,革谁的命哩?”
“不是说革命也不能缠脚吗?我们——”
“你们的脚不是早革命了?”刘福禄故意问道。他早知道她们背着他已经放脚了。
“哪哩,放了也是跟没缠的人家不一样。”女儿道。
“还能放开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没个尽气,下一辈子吧。”
两个女儿讨个没趣,冲刘福禄耍了个鬼脸走开了。
刘保山又问:“爸让我上城里学堂念书吧,你都革命了,我们还读那古书弄升哩,好几个先生都走了,说是上城里新学堂教书了,读的都是革命的书。”
“别急哩,县长说了,要拔款在咱庄成立新学堂咧。”县长还承诺他担任校长的事他没说。
老四刘保山都已经大了,刘福禄看着这五个儿女就像六月里的庄稼正在红缨大帽地成长,心里那个踏实比什么都重要。
看到这五个儿女,刘福禄就想起保童、保蝉来,听赤岗说她们都好好的,一个当了兵一个不知道在为那个组织做事,总之她们都还活着。当初她们跟上赵秀苹走,他是为了她们能有个归宿,找个婆家过日子,并不是要让她们去参加义和拳打打杀杀。
靳义堂的女儿靳保贞比刘保银大三岁,刘福禄没有跟花葵提起给靳保贞找婆家的事,花葵知道刘福禄的意思,有一次就把话点明了,说是保贞在班主那里从小使唤惯了,勤劳善良,就给保银做妻吧。
刘福禄说:“只要你愿意,我没意见,我是看着保贞长大的,贤惠勤快,我喜欢”。其实刘福禄就是先斩后奏,开初领她走就有这个意思,他这个帐算得清。
花葵道:“您养活她这么大您就会摸着她的性子,像女儿一般,过了门亲上加亲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