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上党旧事> 第75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章(2 / 3)

外国教堂出了这事,王县令掌握着一个分寸就是尽量不要惹了那些洋人,引起不必要的外交纠纷,只要是中国人,什么案子也能接,无非是一方赢了一方输了,输赢对他们县令大人来说是一样的,只要不关乎人命关天大事。

不管这次教堂里发生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在杀人害命,那些乡民没有直接跟洋人发生冲突而是被这个中国人给顶包了,他不关是不追究那个人的责任而且他还会感激他的。

据派出去的捕快到教堂调查回来说,那个叫岳琅逢的中国人说的教堂里的那些关乎收养幼儿的事都是属实的,那个乡民的孩子的的确确是生病死的,不是教堂里的育婴堂给什么取脑剜眼剖心以作配药之用的,那都是谣传而已。

王县令巴不得能得到这个好消息,不然的话这厢是闹事的乡民,那厢是洋人的教堂,还得处理的公公道道的,他会进退两难的。

于是,王县令又派捕快带几个乡民代表到教堂落实这件事,只有那些闹事的乡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这场风波才能平息。

王县令只管是拿了银子,却没有见那封书信。直到大女儿王淑芸将信交给他,他才大吃一惊,这冯鸿儒是京官,他儿子冯光道才调来省城任州官,他哪个能惹得起?

信上说这所犯之人跟刘保金是要到省城乡考,不料遇到了这事。现在眼看就要耽误了,这要是耽误了考试,他在冯光道面前可没法交代。

王县令先到教堂找到刘保金,给刘保金说明了原委,派人套好最好最快的马车,让他坐车先赴省城赶考,被抓的岳琅逢的事他会处理好的。

不料刘保金道:“学生已不再打算参加今次的乡考了,若去早二天就动身了,教堂里的神父早已给学生备好了马车。”其实刘保金清楚,现在即使动身,再快的马车也赶不上了。当然王县令也知道,即使赶不上他也得有个补救的行动,好在冯光道面前有个交代。

王县令已将刘保金送给他的那份厚礼放在了马车上,还另外给他多加了不少银子,见刘保金执意不去了,他反而作了难,这要让冯光道知道刘保金是因为他抓了岳琅逢而耽误的乡考,还不怨他办事不力吗。

县衙主簿见县令大人犯了愁,就在他耳边喃喃了几句,县令听后大悦:“亏你提示,这个注意好。”

主簿名叫黄世荣,跟县令是至交,在办案中经常给县令出主意想办法,像今次乡民跟教堂的冲突就是依照他的主意先把岳琅逢抓到县衙才使乡民不再闹事,各回家听从案件的结论,给乡民一个交代。

若当时不抓走岳琅逢,那些乡民很可能会跟教堂里的洋人发生冲突,万一出个人命事件,他这个县令就当到时候了。

现在遇到了刘保金这事,虽然跟洋人的事比较并不是什么大事,可是要办的妥帖一点,如能跟冯光道拉上关系,日后也有个照应。

主簿黄世荣给他出的主意就是,若刘保金乡试落第,可聘他做县衙师爷,岂不是两全其美。

王县令曾跟主簿提过县衙想聘请个师爷之事,正赶巧遇到这件事,这的确是个好主意。既能弥补他因抓了岳琅逢而耽搁了刘保金乡试的过错,也能跟冯光道这个州官攀上关系,还真是两全其美的事。

再说刘保金即使赶上参加乡试也不一定就能够金榜题名,落第的考生大有人在。若做了他的师爷,再苦读三载,不误领俸禄还不误金榜题名,当是一件好事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