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都有个通病,一身风骨堂堂正正,不可能当墙头草两边倒,这样只会被天下学子嗤笑。
现如今陛下不立储,二皇子又有了个有利的助手,这对他们来说大大的不利。
而慕容熙的出现给了他们希望,若是大皇子能把慕容熙纳入自己的阵营,那还有海宁宁家什么事。
虽然慕容家也是大皇子阵营的人,但慕容熙却是个不稳定因素。他所表现出来的却是两边都不相帮。
御前行走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若他能在天子面前替大皇子美言几句,或许天子一高兴就立大皇子为储君了呢?
他的一句话或许抵得过他们私下的所有小动作。
这也是温国公借由老夫人的病把慕容熙给招来,若非特殊情况,慕容熙是不会进温国公府的大门的。
虽然他是老夫人的曾外甥,但到底还是亲近清博侯,年年往清博侯府跑也不见他过来串门。
“国公爷,这事万万不可。若学生开了这个先例,那西北侯刑部尚书岂不是都要跟着过来?按理说这事该刑部来处理,可陛下却偏偏让学生来查案,这说明什么?
陛下停了他们的职,他们肯定要避嫌,否则陛下为何还要停他们的职?干脆让他们继续查下去就是,你说是不是?
国公爷,学生知道你焦急,但这也没办法,有时候越急反而只会坏事。
若是姑父跟着学生出去,估计明天就有人要参学生一本,或者参姑父一本了。
眼下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学生的一举一动恐怕都已经纳入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就如现在学生在温国公府,但凡关心这件事的人估计都已经知道了。”
所以你就别瞎参和了,该干嘛干嘛去。慕容熙在心里默默补充了一句。
温国公只想着协助办案,但他有没有想过,万一又是什么都查不出来呢?那姑父岂不是落下个无能的罪名?
一旦这个罪名落实,那就真的与国子监祭酒一职无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