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以前香江电影还有补拍制度,电影业的很多导演、演员、摄影师,不喜欢看字,也不喜欢写,剧本靠讲,助理小编剧汇编成文本。
然而到了现场却往往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拍完了剪完了根本不成戏,于是另拨预算补拍。
到补拍时已经看过样片,于是查漏补缺,甚至第一遍的成片和上映版本,根本是两部电影,最多可能百分八十的素材是补拍拍出来的。”
这林朝贤有些尴尬了,以前的香江电影确实这么离谱,也没法自豪了。
后来随着香江电影火了,盗版也越来越严重,经济又转移,投资大幅度降低,就没法随便拍,后面再补了,只能做好完全的准备,包括分镜剧本。
不过,唐言转而又夸了起来:“这种惯例有一个好处,保证了许多出错的制作,最后补救成看得过去的电影。”
“是,没想到唐先生对香江电影也有研究啊。”
林朝贤顺着往下说,笑道:“其实就算现在,我们都会提前搞午夜场点映,大家也一起看,观察观众的反应,看完后总结,观众觉得哪里哪里不好的,就半夜去剪辑师重新给减掉,或者重新补拍一部分。”
这这就是香江电影啊,听起来有些随意。
可却是一个成熟的商业化市场,完全商业化的“工业”流程,一切以观众为主,可惜已经死掉了。
唐言却摇摇头:“这一套在香江没问题,可是内地重新剪辑和补拍之后,必须要重新审核才能上映,所以这一套在内地行不通了,第一遍拍出来的就不能有问题。”
“现在我们来说说这个分镜,第一场男主角火车上醒来的镜头,他脑袋靠在左边窗户上,这个角度拍出来,势必左脸会有阴影,一开头就用这么有些阴暗的镜头,不太合适。”
说到分镜剧本,林朝贤也不扯其他的了,一脸自信地解释道:“男主角一出场是及其挫败的人生,本体即将死亡,仅存的意识在虚拟世界执行任务,又经历一次次失望,如果没有最后虚拟世界照常运转,这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
一出场从这个角度,靠在窗户上的半张脸在阴影中,表示人物的状态,之后在不断的冲突中慢慢走出阴影,正好和结尾艳阳高照的蓝天白云形成强烈的对比。”
还想了这么多唐言直摇头:“不,完全不用把问题复杂化了了,源代码是一个色彩明亮,快节奏,紧张刺激的片子,一开始就把镜头带入一个相对灰暗的画面中,并不合适。
每一个镜头,要抓住的是要表达的核心,这里男主角猛地醒来,一脸懵逼,抓个正面的面部表情就行了。”
不等林朝贤再解释,唐言笑问道:“我看过林导之前的片子,好像也别喜欢暗黑风格的警匪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