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氏王朝都城,谷原。
自从吴王率军北上后,韩氏王朝与元氏王朝的战场,就陷入了胶着。
在韩氏王朝节节败退之时,能有清远军这样的强援,韩氏王朝大部分人都是满意的,毕竟若无吴王相助,韩氏王朝此时是否存在,都是个问题。
可是,这里面自然不乏有些谋士,打的是驱虎吞狼之计,并不打算将天下拱手让人。
韩太后和刘丞相能平静的接受江山易主,可是他们这些辛辛苦苦用性命打拼到今日的将士们,却不愿以后低人一等。
既然上了战场拼杀,都是豁出命去的买卖,凭啥清远军这个后来者居上。
哪怕最后取代韩氏王朝的,是应州府的郭将军,他们都是服气的,唯独赵子璋不行。
此时韩氏王朝的中路主帅乃是白莲会教宗太史青,是最早跟随韩先生的红巾军首领之一。
“吴王能北上相助,乃是我等红巾同声共气的表征,此时韩氏王朝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还望吴王万勿保存实力,该是杀敌为上。若能解除谷原危机,韩氏王朝上下必有重谢。”
听话听音,这太史青看来是站正统派的,一心想着利用清远军,待渡过危机,大有可能会过河拆桥。
吴王赵子璋倒是好涵养,他之所以如此干脆直接北伐,何尝不是收到了刘丞相的求援信,并承诺了联盟之事。
否则,作为吴王第一谋士的李文之,也就不会极力说服吴王,挥师北上。
大凡读过几本史书的人都知道,自古以来只有北方收复南方的,没有南方统一北方的。
此时太史青一口咬定,吴王来的目的只是支援,是讲究红巾军的情谊,吴王还真不能一口否了。
谁让南方红巾军能发展起来,这些年全赖韩氏王朝在北方筑起防线,抵挡元氏王朝大军。
现在韩氏王朝毕其功于一役,却功败垂成,同为红巾,支援本就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