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军势力越发强大,里面的派系争斗开始初现端倪,若不早早有清醒的认识,以后怕是做不得马革裹尸、反倒要死个不明不白啊。
顾文渊急到深处,反倒平静了下来。
顾文渊让下人端上来一盏小食,又拿来纸笔,写了个‘合’字。
邓赟看的莫名,却很快反应过来,吃了一口小食,人一口可不就是个合字,猜出了顾文渊这个大才子的谜题,邓赟自然是得意的。
顾文渊却没有夸奖邓赟,而是指着大门,在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邓赟反应更快,“先生是嫌弃我的大门太阔了吗?”
连中两题,没想到顾文渊不乐反悲。
“君可知三国杨修?”
邓赟满头雾水,只讷讷点头,“杨修乃是三国第一聪明人,自是知道。刚刚先生提起的两个谜团,也是杨修第一个猜中的。曹操往自家花园门上写了个‘活’字,便是嫌弃门太阔了,曹操在酥饼上写一口酥,便是一人一口酥,邓赟虽是武将,这史书却是必须要读的。”
顾文渊叹了口气,“既然邓将军早知,太过聪明的人,用鸡肋一言道破君王之心,是要被诛杀的,为何邓将军不知避讳?”
杨修可不就是因为鸡肋之言,看透了曹操的内心,这才被曹操所杀,可是吴王,吴王也要被当作君王看待吗?
邓赟沉默良久,对着顾文渊行了大礼,“今日多亏先生点播,对邓赟可谓恩同再造,邓赟必铭记在心,不辜负了先生一片用心。”
巫山遗部投奔本是好事,清远军壮大,对未来的局势更有好处,可是因为巫山军的加入,清远军原部天然与其成了争夺阵营,他邓赟既然是清远原部,就该站在自己的队伍中,巫山清远互为掣肘,作为君主的吴王才能安心。
邓赟若是一心为主公利益,之前的赵将军自然能体贴的感受到邓赟的一片拳拳之心,可是现在的吴王,却会认为邓赟是个不识时务之辈。
之前在清远时,赵将军是赵将军,此时在应州府,赵将军已经是吴王了。
没有一个君王,希望看到臣子们的关系一片和谐,尤其是手握军权的将军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