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只有一个铜板,连印刷费用都挣不回来,更别说一众人员的各种开支了。
巩渊以前还觉得自己可以为了理想倾家荡产,做一个洒脱的少年郎。
结果发现他是想多了。
幸好有圣人这种冤大头撑着,不然办什么报纸啊,直接拿个碗去乞讨吧。
“今年就会在江南设立一到两个蜂窝煤工坊,到了冬天应该可以用了。”柳铭淇回答得干净利落。
“真的呀?”
巩渊也就是顺口一说,没想到柳铭淇居然有了实际的计划。
“嗯,陆陆续续的全国各地都会有。”柳铭淇说道,“老百姓们说得对,这些基本的生活物资,必须要保证,不然我柳家掌管这个天下,还有人愿意拥护吗?”
对于柳铭淇所说的,无论是有点桀骜不驯的巩渊,还是老道内敛的戴飞英,都没有反驳的意思。
史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前朝是怎么横征暴敛的,哪怕是这富饶的江南,也被他们逼得尸横遍野,千里哭泣。
大康太祖定鼎以来,江南有了肉眼可见的变化,大量的人口涌入。
农民们重新开始了在江南地带的耕种,各种手工业制品作坊也积极的开动,商人们也积极的开始了和海外的商贸,几十年来,不但已经恢复了活力,而且远超百年以前。
这些年江南输出了太多的资源,他们虽然怨声载道可却没有怨恨,最关键原因在于,大康朝廷拿这些物资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救人。
人心都是肉长的。
拿我的东西去吃喝玩乐,我不能忍。
但是拿我的东西去救人,好像似乎也没有那么的难受。
当然了,这里面也要有个度。
倘若让江南的民生下降得太厉害,他们还是会很不满意的。
这就归功于刘仁怀最近七八年的努力,江南民众即便是看在刘仁怀的面子上,也能忍受。
以前就知道刘仁怀在江南得人心,没想到来到了江南,却晓得他的威望是出奇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