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在大同防线这一带,是大同城,卫城,所堡,驻堡,路城,敌台,烽火台,边墙,组合成为了长城防线。
其中边墙就是大家所知的长城。
长城边墙是没有什么具体用处的,因为它后面没有城防系统作为支撑。
顶多就是让入侵的敌人不大容易通过和退出。
有时候草原人在进入之后,喜欢将这边的边墙给摧毁,免得撤回的时候形成障碍。
然后大康又接着跟过去,继续的把边墙重新修复,好歹能有一个遮挡的地方。
这便是简单的拆墙补墙的工程。
接下来,草原人进入了边墙以内,才会遇到难题。
首先烽火台是建立在各个制高点上面的,他们的作用就是用来发现敌人,并且第一时间发出警报。
通常一个烽火台里面有五十个军士,配备了各种武器和粮食,可以供他们抵抗很长一段时间。
当然了,没事儿的时候草原人并不愿意爬那么高去拆毁烽火台,太不划算了,关键你打下烽火台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用处,还浪费时间。
烽火台往里面走,便是隔着几十米就有一个的敌台、驻堡、所堡。
敌台、驻堡和所堡都差不多,顾名思义便是一个个的大小不一的碉堡,大的能容纳上百人,小的可以容纳三五十人。
有山坡的地方必然有敌台、驻堡和所堡,地势险要的地方,没有山坡都要修建出一个山坡来,然后再修建驻堡和所堡在上面。
这样一来,敌人一旦经过,居高临下的敌台、驻堡和所堡,就可以用弓弩等攻击他们。
一旦他们想要一个一个的拔除敌台、驻堡和所堡,必然就会陷入一次次残忍的剿杀战之中,伤亡通常都比守卫者大。
而且常常容易顾此失彼。
因为这些敌台、驻堡和所堡最远的也就是一百来米,经常三五十米就是一个,彼此之间还能有所支援。
然后差不多一百个敌台、驻堡和所堡的中心地带,必然有一个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