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葛松道还把那些被剿灭的土司部落的土地分给了流民们,让他们得以繁衍生息,他也在贵州修缮了十多条的道路,大大的增加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管辖的力度。
除此之外,葛松道还做了十几个水利工程,增加了耕地面积和产粮,尽可能的让民众们能吃上东西。
八年前葛松道卸任贵州巡抚的时候,贵州人口已经从两百多万暴涨到了四百万,比起甘肃、陕西等省份的人口都多。
这里面除了自己民众和土人女人的生育之外,还有不少南诏过不去的农民投奔过来。
瞧瞧,贵州这样的穷地方都能吸引南诏人投奔了,这不是仁政是什么?这不代表着葛松道的功绩又是什么?
就凭借着这些,景和帝对葛松道是大加赞赏。
他这个人很仁慈,但那是对自己的臣民。
那些土司就跟禽兽一样,时不时就要掠夺杀害自己的臣民,一遇到讨伐就装孙子,时不时的就反叛……这样的家伙,他早就想要收拾了,就是一直找不到人选。
结果老天垂怜,把葛松道送到了贵州,从此贵州大治,皇帝心情非常的愉悦。
你说他为什么要处罚这样的能臣干将?
不可能的!
饶是有多少御史弹劾葛松道,景和帝一律留中不发。
实在闹得很的,景和帝干脆就派他们去贵州呆一两年。
凡是去过的,回来这毛病就好了,再也不敢说什么葛松道残暴无道、大罪当诛了。
不过丞相们却觉得葛松道的戾气太重了一点,于是派他去了西康,当西康巡抚,在他三十二岁那一年。
按理说贵州都够穷了,结果西康更穷,这种意味明显就有点打压。
但这是丞相和尚书们都公议决定的事情,皇帝也不好多说,只能是抱着锻炼人才的想法,给他写了一封御笔信件,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和鼓励。
葛松道并没有让皇帝失望。
他去西康的日子里,仍旧是残忍残酷的屠戮当地大山里面的土人,特别是那些和吐蕃、回鹘勾勾搭搭的部落。
两三年的时间里,西康的土人少了二十多万,汉人移居过去了十几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