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三国之最风流> 58 关张各有惆怅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8 关张各有惆怅情(2 / 4)

张飞收到刘备的信时,刚把来访的“守内黄丞”蔡迁送走。

荀贞捕拿李鹄之事已传遍了魏郡各县,蔡迁知道荀贞这次捕拿李鹄的导火索是因为赵家“收买李骧不成”,所以他非常担忧赵家会为了报复荀贞而再来收买“守内黄令”李琼,让李琼作乱,——要知,便是蔡迁本人也是被赵家收买过的,他有此担忧并不为奇,故此他特地来见张飞,叮嘱张飞近日一定要把内黄的城防搞好。

他对张飞说道:“郡丞被捕下狱,郡县震动。郡人皆知:郡丞者,邺县赵氏之走狗也。以我料之,赵氏必不会甘休。吾县李令握四百之旧部,军纪素不严,万一生乱,你我身死事小,愧对君侯事大。君为吾县‘守尉’,备贼守地,此君之责也,君当慎重,万毋大意。”

守内黄令李琼是於毒贼军的降贼,荀贞虽早已把他的旧部打散,但他现还有四百旧部,这四百旧部本是贼兵,军纪不严,就算李琼不会被赵然收买到,万一这四百旧部里有人被赵然收买、挑唆,骤起生乱,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张飞“礼重士大夫”,但他的“礼重”也就是只限於“士大夫”而已,对李琼、蔡迁这样的“降贼”他是不大看得起的,只是因知蔡迁得荀贞信用,而且蔡迁仪表堂堂、品性也还不错,故此与蔡迁相处得尚算和睦,对蔡迁的叮嘱,他深以为然,当时回答说道:“内黄只要有我在,必保无事,吾子勿忧。”——“吾子”即“子”,但比“子”更亲热些。

早年,刘备去赵国投荀贞时,随行带了数十涿郡少年,这数十人现如今有的跟在刘备身边,有的跟在关羽、张飞左右,张飞送走了蔡迁,把跟在自家身边的少年们召集过来,正在吩咐他们监视李琼以及李琼的四百旧部时,刘备的信到了。

送信之人也是一个涿郡少年,与张飞是老相识了,张飞与他相见甚是欢喜,展开刘备的信看罢,只见信上没有太多言语,然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刘备对他的深深想念和深深关心,欢喜遂顿转惆怅,把信放在案上,按剑行至门口,远望武安县的方向,叹道:“不觉与兄长分离已有数月,‘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张飞收到刘备信的次日,关羽率兵巡弋归营。

相比驻扎营中,巡弋城外是件苦差事,尤其如今天气寒冷,常在城外野宿会有损战力,为了时刻保存巡逻部队的战斗力,许仲、荀成规定:凡出营巡逻之部队,每十日一换。

关羽是头一个率部巡逻的,够了十日,可以回来了,接替他出巡的是高甲、高丙兄弟。

关羽、张飞俱是万人敌,“虎熊之将”,早在荀贞从皇甫嵩征讨冀州黄巾时,许仲、荀成、辛瑷等人对关、张之勇就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张飞在义从军中的时间稍少,关羽这些月一直在义从军中,许仲、荀成、辛瑷等人对他的武勇更为了解了,荀成私下里评价说:“颍川诸子,以阿邓最为武猛,然较之云长,阿邓若有不及。”如论步战,刘邓也许还能与关羽相抗,但如论骑战,刘邓确实不如关羽甚多。无论怎么说,关羽到底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猛将之一。

荀成受了荀贞的提醒,已明白了义从将士是荀贞在魏郡的立足之本,对营中诸人一改之前的“轻视”,开始学习荀贞的接人待物之态度,既知关羽之勇,当关羽归营时,他亲出外相迎。

要说荀成对“武夫”们本是“轻视”的态度,远不及荀贞的“礼贤下士”,但是说来也怪,关羽对荀贞的第一印象不好,对荀成的印象却还不错。

这大概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荀成虽然“轻视”“武夫”,但平时并没有表现出来,这份“轻视”只是存於内在的,如关羽这样和他并不是很亲近的人是感觉不到他的这份“轻视”的。

再一个是荀成比荀贞多点“人味”,换而言之,和荀贞相比,荀成虽也出身士族,但更像个活生生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