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想来想去,我觉的电影真正应该展现的不是什么司法的邪恶或者弱者遭遇的黑暗,那些不需要我们刻意来营造,毕竟光是把现实摆在那里本身就很残酷了,拿出来就行……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展现出来的最重要的一个基调。
“或者说全片的主题应该就是主角没资格坚持下去,但是观众也没资格指责他,所有人都没有没资格坦然面对这么一个事情……”
这点完全可以作为电影表达的主题,而且很有深度,很有可能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讨论。
因为没有人在听到这起悲惨的遭遇之后可以坦然的面对,也没有人能够在这黑暗的社会当中坚守正义。
一如他在鼓起勇气直视自己的良心,他全篇确实应该像是小说中那样是在不停的挣扎……但是事情最后的失败应该也有他的退缩的缘故。
但是同时也必须要做到观众并不反感,只是感觉到主角深深的无力对这悲惨的结局感觉到不公。
因为在这部小说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是帮凶,他们是没资格指责主角最后的退缩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仅是罪恶源泉的本身,他们自己没有发声,甘愿成为熔炉中的一部分也是造成这样结果的一个重要甚至主要缘故。
只是上层社会的腐败早已是人尽皆知的常态,朴尚源想告诉观影群众的是漠视并不是当今社会本该有的常态。
对不关自己的事情高高挂起,冷漠就是帮凶,但是所有人都没资格指责别人的冷漠,因为大家都很冷漠。
所以在这部电影中,不仅是政府和司法层面中的那些冷漠,还有根本没有性侵和暴力行为但是却一直无视这一切的教师,还有在关键时刻接受了和解书的家长,以及面对着抗议却选择无视的光州普通民众。
但最关键的是,无论是主角还是那些选择冷漠的人,朴尚源想在电影中展现出他们自己的无奈……不是他们个人不想,而是所有人都处在这个熔炉里。
所有人都身处熔炉之中,一点一点的融化着自己的良心……到最后冷漠地面对这结局只是轻轻叩响键盘。
一句不公。
就如同书里面最后那句警言一样。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