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市,施耐庵的智慧不亚于刘伯温。
与刘伯温为同科进士,施同学也是博古通今的人才,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和刘同学不相上下。
但施耐庵的个性更趋于内向,他写的多而说的少,从不愿与人争辩,也不喜欢像张士诚这样虚伪造作的人。
如果刘伯温现在遇到了明主朱元璋,那施耐庵无疑运气不佳,遇到了张士诚这样的庸人,也是命运不济,造化弄人了。
一日。
施耐庵与门徒罗贯中二人走出家门,前往后山挖掘野菜,这是他和徒儿最为乐意做的生产劳动。
远离尘世,寄情山水,涤荡胸襟,这是难得的一种情怀和志趣。
手持小铲,身背竹篓,脚蹬布靴,头戴斗笠,施耐庵就是现实中的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此地虽不如南山,但一样可以咏物言志,施耐庵心满意足地收获着大自然的馈赠,他的心情格外舒畅。
“师傅,差不多了,我们早些回去吧!”
罗贯中的背篓里装满了野菜,又帮施耐庵装了些。
“好,我们回去!”
师徒二人收获满满,整理了一下被露水打湿的衣衫和靴子,兴致盎然地往回走。
忽然,眼前出现了一个人。
此人看上去是位女子模样,但人显然已经不省人事了。
“赶快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