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再多上十万户,李承志就只有一条路:待年节之后春耕之前,他必须驻民、驻军于张掖武威。
不然待明年余粮耗尽,就不是他李承志造朝廷的反,而是这二十万民户先将他李承志给反。
所以如今的李承志已是进退维谷,骑虎难下。
关键就在于,朝廷已知西海就是李承志,李承志就是西海。
若是进,西海必取张掖、武威,与高举反旗、亮明军马并无区别,朝廷定然如临大敌,更有可能将他的危险程度排在高肇之前。
但不管是那一种,朝廷都已无力两方做战,所以李承志怀疑,若是无法招抚自己,说不定朝廷就会偃旗息鼓,与高肇谋虎皮。
并非是他杞人忧天,只因统治阶级也罢,政客也罢,从来只讲利益。至于名声、清誉之类,平时还能拿来当一当遮羞布,真到豁出去不要脸的时候,比擦屁股的纸都不如。
况且经验教训就摆在李承志的面前:若按原本的历史进程,六镇大乱时元魏朝廷无力平叛。急中生智,竟想到一条毒之又毒,奇之又奇的计策:与柔然媾和!
而后两方夹击,最终平定六镇……
李承志有一种直觉,若他不愿归顺朝廷,等着他的很有可能就是这一招。
到时若只是高肇还好,怕就怕元魏朝廷连最后一丝颜面都不要,媾和柔然,更甚至是南梁和吐谷浑。
特别是后两者,与李承志早已结下血海深仇,恨李承志绝对要多过恨元魏朝廷。
到那时,李承志就是举世皆敌……
而若是退,他又能退到哪里去?
这不是春秋、战国,更不是三国,天子难令诸候,封国可听调不听宣。
李承志但凡承认依旧为魏臣,就必然要有行动,比如出兵东进,助奚康生平定高肇。但只要等高肇一灭,就该轮到他了。
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到时朝廷若不想法设法的将他剪除,李承志敢改姓元。
再退一步,就算能苟活性命,但定然要将他九死一生、并李氏上下耗费数年心血的基业拱手让人,再绑死在元魏这条过不了几年就会沉底的破船上。
但凡李承志脑袋没被驴踢,就定然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就算他不愿坐以待毙,但等那时再起兵,再造反,绝对要比现在困难无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