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爱卿自荐此任自是最好。若心中已有贤良之选,也尽快报来……还请诸卿勉励,最迟至初三朝议,必须将此事论个章程出来,今日就到这里吧……”
众臣如蒙大赫,恭送元恪。
高肇以为会如往常那般,皇帝会单独召他商议。但元恪就像没看到一样,走时连眼光都未往他身瞄一下。
高肇就跟冻住了一样,僵在了当场:太诡异了,到底是哪里出了蹊跷?
左右两班有不少重臣看到了这一幕,心下顿时了然:看来高首文是真不知道。
诸臣更是担心:连高肇都未听风声,可见陛下的心思是越来越难猜了……
高肇心事重重,绞尽脑汁的想着其中关节,竟不知他是最后一个出殿的。刚踏出殿门,突听有人唤他,高肇抬头一看,殿外不远处的树荫下,竟聚着好几位重臣:
司州牧、颍川王元雍。
度支尚书、江阳王元继。
宗正寺卿、尚书左仆射元钦。
还有中书监、太常寺卿刘芳,中书令、国子祭酒崔光,以及选部尚书崔亮。
再加他这个司空、太尉,竟是宗室、外戚、文武重臣齐聚于此。
崔光素来与他交好,平时称呼时叫的都是字:“便是首文竟也未察陛下露过端倪?”
高肇苦笑一声:“要是有过察觉,我就不会这般惊诧了……”
“哎……”刘芳一声长叹,“陛下行事逾发无章进循,此非君王之道,我等身为臣子,自当劝谏进言……诸位可随我同去……”
几个姓元的一听,头发都快要立起来了:你个老倌儿想死,别拉我们垫背啊?
你当过皇帝的老师,深受信重,自是有此底气。我们别说劝,但凡敢露出半丝不满,信不信陛下能让我们脱层皮下来?
元继硬是挤出了一丝笑:“竟忘了署中还有要务,某先行一步……”
元钦连声附合:“对对对,同去,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