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的客堂很大,只论面积,都能比的上后世酒店的小型宴会厅了。
即便每人都需一条四尺长的几案,也至少能坐二三十人。
而达奚带来的礼物,就摆在后面的那些几案上。
看着那些墨啊、笔啊、纸啊、砚啊之类的东西,李承志直叹气。
他当然不是嫌弃礼轻。
这些东西看似不起眼,但代表的意义却极大。说直白点,达奚已尽到了他最大的诚意,比送上几车铜心诚多了。
李承志是觉的麻烦。
达奚这架势,分明以为祖居李氏以《诗》传世,怎么也称的上“士儒”之家,所以怕出错闹了笑话,不得己才生搬硬套了世族门阀的那一套。
其实别说李家,便是世代都为祭酒的泾州郭氏,都已不用这套规距了。
也确实麻烦。
这可不是如后世一样,礼一送,再喝一顿酒就完事了,而是有一整套繁琐且复杂的礼仪,不折腾个把时辰不算完。
而且李承志还必须要回礼,到时还要折腾一场,也就是诗经中所谓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到时怎么走路,怎么进门,怎么拜礼,怎么说话,怎么还礼等等,都有一样完整且格式化的程序。
光记住这些,且要保证到时不出差错、不被人笑话,李承志至少也要练习四五天……
他自以为压根就没几分雅骨,达奚可能比他还不如……
一对土槌,何必要为难彼此?
李承志正四处乱瞅着,达奚从最前的一张案几上拿起一样物事,双手托着,往李承志面前一递。
李承志眼珠子一突。
达奚拿的,竟然是只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