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伴伴,你说这事怎好?”
为皇帝解忧,乃是总管太监最高职责。
“回陛下,待七七之后,你令太后下懿旨,将她妹妹婉华县主召入宫来,说太后怜她年幼丧母,愿亲自教导。这丧母之女,婚事艰难,有了这道懿旨,再无人拿此说话。又能令天下夸赞。”
皇帝微微颔首,臭丫头现下最在乎的就是这个妹妹,爹娘都没了,家里只姐妹俩相依为命,这主意好。
皇帝沉吟道:“她要扶棂回太原,暂且由她,届时,她要嫁妹,总得入皇城,届时要接人可以,先带着晋国公来,朕将她儿子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冯旦,哈哈……”
和他斗,她还嫩了些。
高总管想说,冯昭这辈是日字辈的,这名儿不对,看皇帝正高兴,也不予提醒,皇帝说什么名儿那就是什么名儿。
冯晚昏昏沉沉睡了五天,直至第六天病情好处,能下地行走,坚持要到灵堂跪灵,冯昭劝不住,只得吩咐罗妈妈等人小心照应。
四月二十六出殡停棂,因余氏要葬回太原墓园,按理余氏无儿子,是不能葬进去的,但是余氏功在天下,又封了誉国夫人,冯家并没有人拒绝。
捧灵牌的经冯崇文、冯崇礼商量,定为三房的嫡次子冯昆,冯昆夫妻乐得不行,只当是皇帝示意,要定他为嫡长房做继嗣子。
冯昭、冯晚跟着他身后,从冯府出来,一路上有世交、姻亲设的灵棚。在灵牌、灵柩经过时,遥遥拜祭,待出得城门,城外亦有学子、文人、当地里长、乡绅等组织的祭棚。誉国夫人乃当世奇女子,重建白泽书院,开放明园,还曾数次捐赠银钱给灾民,乃是真真的大善人。
一路到了清风观,将灵柩停放在清风观事先准备好的房间,冯昭付了香油钱、法事钱等,一出手便是一万二千两,请观中的道长做一场法事。
当年,冯崇德也是在这里做的法事,冯昭一直以为余氏是认为这里的法事做得好。现在才知,这清风观是冯家嫡长房,只是她不明白,祖母、母亲为什么会在城外建一座道观,说不得大,但亦不小,足有三百亩的面积,且清风观还有自己的山林、田地。亦意味着,道观名下还有佃户,道观的道人们不愁吃喝。
冯家人丁多,编成三组在灵柩堂轮值,冯昭得暇时,便领着红梅、金桔二人在道观里走,待走到后山的悟禅院,她放下了脚步,这里有山上流下的山泉,而这水滴之音,还有鸟语之声,竟与她在自家秘道地室里听到的一模一样。
她闭上双眸,反复地回味,不错,她当日与母亲进入地室,听到的水声、鸟声,还有那依稀可闻见的气息,全是这里的,也就是说,那地室的外头正是此处。
如此狭长的地道,当时她和母亲走了许久,从平阳巷冯府到这儿,弯弯曲曲足有十二里,但若是直线最多四里路,她记得地道折过两次,但很明显,那是很笔直的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