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崇文见太原祖籍来的人没动静,与冯显一个眼神,冯显手捧着簿子,朗声高诵,说冯家嫡三房建造学堂,这些地方都是冯崇文曾经在地方任官时所停留之处,不仅建造学堂,还接济有读书天份的贫困学子。
但他没说,这些贫困学子无一例外,全成了冯崇文的门生,每年他都会派人送去一笔银钱资助。
虽有五座学堂,这冯家三房亦是不俗,且建成之后,就交给了当地里长、县学,与冯家嫡长房母女献给朝廷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四排的人一个个面色难看,这风头全被忠义候的三房子孙给抢光了。
几人交换着眼神,上不上去呢,到底去不去呢?
冯晓兰气恼不已,对他的兄长道:“把四房的簿子给我,你不去我去!”
她接过兄长手里的簿子,起身昂首阔步地上了祭台,说四房老家主心系农事,常年研制麦种,以前一亩麦子收二百斤,现下已产三百斤,四房还将新品麦种赠与乡邻,现太原麦子亩产优于他地。
从二百斤到三百斤,古代的一斤是十六俩,这算是有亏社稷,增产了五成,了不得。
冯晓兰诵完之后,将簿子焚于火炉,焚香叩拜,退出了祭台。
周围传来了嗡嗡之声,尤其是工部、户部的官员面露喜色,麦子增收了,这冯家还真是人才辈出,要不是今儿祭祖,他们都不知道四房有个精于农事的老家主。
朝廷需要这样的人才啊!
冯崇文心下一惊,事先还真不知四房有此功绩荣耀,他朗声道:“六房冯晓义,该你了!”
被点了名,冯晓义只得硬着头皮站到祭台前,结结巴巴地诵了出来,是他六房小四房的叔父,精通木艺,被他捣鼓出了一种新式弩箭,说六房是承先祖遗志,改进兵器为守卫疆土百姓……
全都是自夸的,啊呀,梦溪居士先祖啊,你后人这算不算是走了歪门邪道,可六房几房的长辈事先备了这个,让他来读。
前面结巴,到了后面,也是硬着头皮冲,倒也顺畅了许多。
却不知,萧治眼睛透亮,冯家竟然还有人精通兵器制造,这冯氏一族到底是怎么长的,有精通农事提高粮食亩产的,还有喜欢研究兵器的。
兵部的官员更是觉得此人不弄到兵部,委实可惜啊。
人才,还真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