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几天里,法正与刘备、刘玄、诸葛亮等人再也没有讨论过益州只之事,只是单纯的论道经邦,谈论民生、天文、计算……。
刘备也带着法正,观看刘军将士,以及治下郡县情况,事无巨细毫不避讳。
因刘备未曾对法正设防,因此甚是感动,几欲称臣。
一言蔽之,相处甚欢!
虽并未再谈及入蜀之事,但双方感情愈加深厚。
刘备视法正为挚友,而法正视刘备为明主,恨不得立马以身相投。
但其并未冲动。
他想以益州作为酬劳,前来酬谢刘备知遇之恩。
盘桓半月之后,对荆州了解颇深法正,向刘备提出告别。
他也要回去与张松商议,如何才能将刘备引进益州。
刘备虽心有不舍,然法正执意离开,这才相送百里,让其安全踏上返回益州归程。
法正离开之后,荆州呈现一片忙碌状态,各地郡县忙于春耕之事。
但紧跟其后的麻烦事便发生了,因为刘玄建议刘备大势打造农具,卖与百姓使用。
代价是,必须耕足十年以上不损毁,另以每年赋税百分之一作为利息,交足五年。
说白了,就是按揭农具,十年内没有损毁,官府就不在收回,农具则属于农民,且归还每年的百分之一赋税利息。
如果损坏,只能自己再找官府借,至于利息则不会再归还。
另外一种办法是租借,废弃原有三老、亭长之类,改用保甲,重新编户齐民,然后三户联名,可租一件耕犁,以每年百分之一赋税利息,可借与耕种一年,若毁坏则由三户合力赔偿。
正因为这种低利息的惠民之策,有些精明之人,按揭耕犁之后,再租借出去,从而荆州百姓,几乎户户有耕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