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韩信,当初项羽封其位执戟郎,按照《汉书·惠帝本纪》:「“谒者、执楯、执戟、武士、驺比外郎。”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执楯、执戟,亲近陛卫也。”」说法。
韩信当时乃是项羽亲信,只是因献数策项羽却不用,便转投刘邦。
如果按照这种情况来看,刘玄早就应该弃刘备而去,毕竟刘备除了对他有救命之恩外别无他恩。
但刘玄不但没有,却不顾自己安危,潜入许都给刘备求取官职、以及檄文。
还留策给刘备,帮他解决眼下所有苦难,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如此之下,刘备岂能不自愧?
“主公?”魏延等人见刘备脸色变幻不定,还以为发生什么事,于是出声呼道。
刘备被众人之声打断思绪,摇头喃喃自语:“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而孤却以一事而险成晋灵公,也罢也罢!”
此言出自《左传·宣公二年》,乃是将春秋之时,晋灵公残暴不仁,滥杀无辜。
大臣赵盾与士季,入宫劝谏,晋灵公态度极其冷淡,不情愿地认错。士季便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奈何晋灵公充耳不闻,派人暗杀赵盾,是故他人奋起反抗,从而杀死晋灵公。
而今日刘备虽非晋灵公,但却抓住刘玄一错不放,甚至有将其就此冷藏之心,岂非忘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之言?
而果真如此,刘玄弃刘投曹,或者孙,其害又何止是赵穿杀死晋灵公一般简单?
刘备甚至潜意识认为,刘玄若投靠他人,凭借个人神一般的预测能力,足以给刘备带来毁灭之灾!
经此一事,刘备再次否决原先对刘玄的安排,如果刘玄安全归来,无论有功与否,刘备都要将其引为心腹,之后悉心教导,慢慢感化刘玄。
同时斟酌用其计策,带日后一定会成为他幕府的一根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