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敲门声, 李儒的面皮狠狠一紧,惊疑不定的瞪着大门。
荀启亦有些意外,但大约是出于某种玄妙的直觉, 那不紧不慢的敲门声让他生出一种奇怪的预感, 脑中迅速划过一个念头。
他仿佛猜想到此刻与他一门之隔的来访者是谁, 没有任何紧张与犹豫, 径直开了门。
见此, 李儒一颗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
哪怕刚才荀启在说到“诛董”的时候已谨慎地消声,只是以口型示意,但因为所讨论的话题太过惊骇,一个不慎就会牵连性命,本就因为荀启的话而心惊胆寒的李儒根本来不及细想, 第一反应是荀启果然准备拉他垫背送死,否则怎会若无其事地过去开门, 丝毫不怕被人看见他们二人密会的画面?
然而出乎李儒意料的是,当门被打开,出现在门外头的,既不是卫兵也不是隔壁总来凑近乎的某个无能谋士,而是席斐。
李儒悬着的一颗心重重地放下, 随之而来的, 是觉得自己被愚弄的恼怒。
他不阴不阳地道:
“寒舍家徒四壁,平日里少有访客, 难得今日凑了个‘双全’, 见着席小将一来, 席文士也跟着来了, 足见友悌情深。”
席斐没理会李儒, 只将目光投向荀启, 带着询问之意。
荀启这才想起自己好久没和席斐传信——虽然顾及着信件泄露、引人注目的可能,他二人不常通信,哪怕写了信件,也不会在信中记录重要消息……但以往每隔两三日他们就会联系一次,用隐晦的文字传递消息。
唯独这次,因为被董璜留在长安狱,连着几日断了音讯;等他成功离开,又因为接二连三的紧迫事项,忘了与席斐传信报平安……荀启暗道不妙,放弃与李儒继续扯皮的打算。他无视李儒先前的那句挑衅,直接留下一句“寒舍也好,陋室也罢,李文士且记得盟书之约,席某过几日再来叨扰”,便不顾李儒难看的脸色,拉着席斐离开。
等被席斐反客为主地带回暂居地,迎着近在咫尺、风雨欲来的凝视,荀启立即开启转移重点大法,将“董璜就是刺杀董卓之子的幕后真凶”,“董卓、吕布已经回城”的重磅消息抛出。
哪知席斐并无惊讶之色,似是早已知情。
但他仍是顺着荀启的意,将话题引向董璜、董卓等人,对其余事一直未提。
这倒让本来觉得无甚紧要的荀启略有些不自在起来。
直到他想起之前便有些在意的某个细节,这份不自在才被他抛掷脑后,变为专注的沉思: